文化历史随笔一日一花一诗

唐朝首谋功臣刘文静为何没上凌烟阁?

2018-09-14  本文已影响1人  榆木斋

枯木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是中唐诗人李贺的著名七言绝句,激扬顿挫,直抒胸臆,千百年来激励着男儿志士。其中的凌烟阁,是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著名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以示荣耀。

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名垂千古,其虚心纳谏,恩威并施,手段高超,极富管理才能,“天下英雄,尽入彀中”,表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是高超的管理艺术表现,起到了极好的激励作用,使得后世奉之为圭臬。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是为唐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的能人异士,能够进入凌烟阁的功臣都非比寻常。然而,促使李渊起兵首功并且出谋划策、屡建奇功的主要功臣刘文静却没有入选,岂不是让人感到疑虑?

刘文静(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祖父曾为石州(山西离石)刺史,父亲在隋朝时站没,被赠上仪同三司(从三品)。刘文静袭父仪同三司(正四品),隋朝末年,被任命为晋阳令(山西太原),归太原留守李渊节制,同晋阳宫监裴寂一起辅佐李渊。

刘文静器宇轩昂,文韬武略,富有智谋,观察到唐高祖李渊有四方之志,便会同李世民和裴寂,鼓动李渊起兵反隋,立下“元谋首功”,后出使突厥,取得强援,击败桑显和、俘获屈突通。唐朝建立后,刘文静出任纳言,成为宰相,封鲁国公。同尚书令秦王李世民和尚书左仆射裴寂三人一起被下诏“特恕二死”,恩宠达到极盛。

在跟随李世民征讨西秦薛举时,刘文静为元帅府长史,擅自出兵失败,削职除名;不久又追随李世民再次平定薛举的儿子薛仁杲,西秦平定后刘文静因功恢复爵位、封邑,并被拜为民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

然而,由于刘文静恃才傲物,同时任宰相裴寂产生隔阂,认为自己才能在裴寂之上,屡建军功,却没有得到应有奖赏,于是心生不平,武德二年,刘文静酒后狂言要杀裴寂,恰巧家里请巫师禳凶,结果被小妾告发谋反,唐高祖听信裴寂谗言,将刘文静抄家处斩。刘文静临刑之时,抚膺长叹道:“‘高鸟尽,良弓藏。’此言不虚啊!”,时年五十二岁。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贞观三年,追复刘文静官爵,儿子树义袭封鲁国公,许尚公主。

纵观刘文静一生,“奋纵横之略,立缔构之功”,又同唐太宗交好,贞观十七年表彰功勋元臣,按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自然应排在前列,为何却榜上无名?笔者分析,原因有三:

首先是得罪裴寂才造成杀身之祸。裴寂(573年-629年),字玄真,河东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人。裴寂出身著名的河东裴氏家族,家世显赫,裴氏家族历史上曾出过59位宰相,公侯多达百人,在注重名门望族的封建社会,实力非凡。裴寂在李渊未起兵前,任职晋阳宫监,掌管大量物资,并且同李渊私交甚好,曾将宫女侍奉李渊,并且在裴寂的劝说下,李渊才下决心起兵,因此唐高祖对裴寂非常宠厚,即便是征讨宋金刚大败而回,依然宠信有加。

唐朝建立后,裴寂被封魏国公,尚书右仆射,唐高祖每有临朝,必请裴寂同坐,散朝之后也把他留在宫中,对他言听计从,只称“裴监”,从不直呼其名;每次高祖出巡,都命裴寂留守长安,裴寂所享有的待遇,满朝文武无人能及。

刘文静在起兵前和裴寂关系密切,交往非凡,甚至同宿彻夜长谈,《旧唐书》记载了二人志向不一,裴寂看到烽火感叹命运卑贱,刘文静则志向高远。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刘文静并没有得到唐高祖的重用,反而是裴寂平步青云,因此多次进谏,然而唐高祖不予采纳,并且“疏忌之”,对其产生猜疑,难免心生不平;再加上刘文静每次朝廷议事,总是和裴寂意见相左,同裴寂势同水火,自然受到裴寂的忌惮。因此,在被小妾告发谋反之事上,审讯的李纲、萧瑀都认为没有造反的罪证,唐太宗李世民也替他求情,然而,裴寂却进谗言“文静才略,实冠时人”,“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敌,今若赦之,必贻后患。”,以至于唐高祖下决心将其处斩。

其次,刘文静虽然文韬武略,可惜被卷入了政治漩涡。唐朝政权稳定后,唐高祖面临父子兄弟争权的局面,唐高祖一直属意长子李建成,并且早在武德元年就册封李健成为皇太子。然而,秦王李世民却对此不满,认为自己首谋起兵,功勋卓著,理所当然应为皇位继承人,于是想尽办法取而代之,并且趁着长期征战掌握兵权来发展自己的势力。

刘文静文韬武略,并且同李世民交好,长期任职元帅府长史,自然被看成是秦王一党。因此即便是秦王李世民替刘文静说清时,指出“刘文静在起兵之初,先定非常之策,事成才告知裴寂;京师平定时,二人地位和待遇却有了悬殊,他只是有不满情绪,并无谋反之心。”,唐高祖自然知道刘文静并非谋反,然而趁机剪除秦王李世民羽翼,消弱和太子对抗势力,再加上裴寂的“以防后患”话语,让唐高祖起了杀心,刘文静因此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再就是,按说唐太宗李世民在唐高祖被迫禅位后,贞观三年给刘文静平了反,并且让他儿子袭职鲁国公,并且尚了公主,那么在以后追封的时候应该列入凌烟阁吧,有的人认为刘文静去世较早,贞观十七年才建凌烟阁,因此没有列入。这个理由不存在,因为同为功臣并且功劳不如刘文静的殷开山,于武德六年病逝,然而却入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么又是原因何在?

其实,原因在于,贞观三年唐太宗给刘文静平反后,刘文静儿子刘树义不安分守己,袭封鲁国公,尚公主,依然是不满足,同其兄长刘树艺怨恨其父被戮,又谋反,结果被唐太宗诛杀,因此唐太宗自然对恩将仇报的刘文静儿子产生怨恨,刘文静不能上凌烟阁也是为了警示那些功臣,要世代忠孝,否则功劳再大,也难以得到表彰和百世流芳。

刘文静器宇轩昂,倜傥伟姿,谋略过人,先定非常之策,后立绝世奇功,然恃才傲物,争功邀赏,祸从口出,悲自嫉来,岂不哀哉!

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

2018/9/13榆木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