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成长励志

关于“北大”毕业生送外卖引起的舆论思考

2019-01-28  本文已影响7人  音乐大森林一株小树

最近看新闻,舆论最火的应该就是北大学子送外卖。每当看到类似的新闻,心里总感觉现在的媒体到底怎么了,到了为流量而不顾一切的地步了吗?为什么总是把类似的事情拿出来,重点报道带节奏?犹记得几年前清华毕业生卖猪肉的故事,我想都差不多一样的性质。

首先我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北大学子不能送外卖?每个人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难道上名校就一定要以下一个商界大佬,学术界大佬,政界大佬为人生奋斗目标?我想并不是,名校毕业,证明的是对你学习能力、潜力、知识等的认可,却不是证明你成为伟人的标签,两者有联系却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该学子也许就喜欢这种随性的生活方式,也许是为了体会社会生活等等,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去送外卖,我们都没有必要放大这个主题,我想某些媒体疯狂转载报道的目的,是否是出于对于读书无用论的一种宣扬?

再思考,送外卖怎么了?现在国内餐饮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难道没有外卖小哥的辛苦贡献,而且谁规定外卖就只能是未读过书或者相对学历较低的人员担任?国外还有名校毕业博士流浪街头当乞丐,至少外卖是一份正式靠辛苦汗水赚钱的职业,是一份体面的工作。

还有一个思考方向,学历和能力到底有没有关系?我想两者也属于有联系,但非充分必要条件。身边很多小伙,并非双一流高校毕业,却依靠自己成为公司技术骨干,我身边甚至还有成人自考大专月入过好几万的人存在。这里又引出另外一层思考,评判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外卖月收入10万,或者送外卖是国家公务员,是不是大家就不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了?

那么问题来了,造成北大学子送外卖舆论大火的原因,到底是“北大”二字还是“外卖”二字亦或是“成功”二字?如果是因为北大而火的,那是不是说只要国内非常有名气的不管人或者学校或者地方就有可能带火这个话题,比如故宫皇子送外卖?我想这些名气貌似不足以支撑这个舆论。再看“送外卖”这三个字,把送外卖改成,北大学子送钱送温暖,我想这在大家心里觉得这不是正常的吗?没什么好讨论的。

那么“北大学子送外卖”七字为什么有这么强的舆论效应?深层次原因,“物以稀为贵,曾经比你牛的人现在混得没你好,内心有小优越感”。什么叫物以稀为贵?我想能上清北的,在哪里都是一阵不小的轰动,不是某某市状元,就是某某省状元,清北是每一个高中学子心中的圣殿,内心充满期待和向往。另外一个原因的解释,大众默认能上清北的,高中时代哪一个不是天之骄子,曾经非常羡慕和向往,那是一个在学习上不能到达的高度,突然看到曾经的天之骄子现在做着一份相对自己钱相对较少的工作,心里优越感突生,这也许也是舆论大火的原因。

最后,任何职业都值得尊重,任何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职业,某些有心人不要乱带某些节奏,当你带节奏的时候,我想心里应该是酸酸过瘾的病态满足感。

大家还有什么思考角度,欢迎留言评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