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技术社区交流HBase我爱编程

HBase2.0新特性之In-Memory Compaction

2018-04-17  本文已影响237人  ad4d39659223

 In-Memory Compaction是HBase2.0中的重要特性之一,通过在内存中引入LSM结构,减少多余数据,实现降低flush频率和减小写放大的效果。本文根据HBase2.0中相关代码以及社区的讨论、博客,介绍In-Memory Compaction的使用和实现原理。
原理
概念和数据结构
 In-Memory Compaction中引入了MemStore的一个新的实现类 CompactingMemStore。顾名思义,这个类和默认memstore的区别在于实现了在内存中compaction。
CompactingMemStore中,数据以 segment作为单位进行组织,一个memStore中包含多个segment。数据写入时首先进入一个被称为 active 的segment,这个segment是可修改的。当active满之后,会被移动到 pipeline中,这个过程称为 in-memory flush 。pipeline中包含多个segment,其中的数据不可修改。CompactingMemStore会在后台将pipeline中的多个segment合并为一个更大、更紧凑的segment,这就是compaction的过程。
 如果RegionServer需要把memstore的数据flush到磁盘,会首先选择其他类型的memstore,然后再选择CompactingMemStore。这是因为CompactingMemStore对内存的管理更有效率,所以延长CompactingMemStore的生命周期可以减少总的I/O。当CompactingMemStore被flush到磁盘时,pipeline中的所有segment会被移到一个snapshot中进行合并然后写入HFile。


 在默认的MemStore中,对cell的索引使用ConcurrentSkipListMap,这种结构支持动态修改,但是其中存在大量小对象,内存浪费比较严重。而在CompactingMemStore中,由于pipeline里面的数据是只读的,就可以使用更紧凑的数据结构来存储索引,减少内存使用。代码中使用CellArrayMap结构来存储cell索引,其内部实现是一个数组。
Compaction策略
 当一个active segment被flush到pipeline中之后,后台会触发一个任务对pipeline中的数据进行合并。合并任务会对pipeline中所有segment进行scan,将他们的索引合并为一个。有三种合并策略可供选择:Basic,Eager,Adaptive。
 Basic compaction策略和Eager compaction策略的区别在于如何处理cell数据。Basic compaction不会清理多余的数据版本,这样就不需要对cell的内存进行拷贝。而Eager compaction会过滤重复的数据,并清理多余的版本,这意味着会有额外的开销:例如如果使用了MSLAB存储cell数据,就需要把经过清理之后的cell从旧的MSLAB拷贝到新的MSLAB。basic适用于所有写入模式,eager则主要针对数据大量淘汰的场景:例如消息队列、购物车等。
 Adaptive策略则是根据数据的重复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Eager策略。在Adaptive策略中,首先会对待合并的segment进行评估,方法是在已经统计过不重复key个数的segment中,找出cell个数最多的一个,然后用这个segment的numUniqueKeys / getCellsCount得到一个比例,如果比例小于设定的阈值,则使用Eager策略,否则使用Basic策略。
使用配置
2.0中,默认的In-Memory Compaction策略为basic。可以通过修改hbase-site.xml修改:
<property>
    <name>hbase.hregion.compacting.memstore.type</name> 
    <value><none|basic|eager|adaptive></value>
</property>

也可以单独设置某个列族的级别:

create ‘<tablename>’, {NAME => ‘<cfname>’, IN_MEMORY_COMPACTION => ‘<NONE|BASIC|EAGER|ADAPTIVE>’}
Key热度分布 写放大 吞吐 GC 尾部读延时
Zipf 30%↓ 20% ↑ 22% ↓ 12% ↓
平均分布 25%↓ 50% ↑ 36% ↓ 无变化

性能提升
 社区的博客中给出了两个不同场景的测试结果。使用YCSB测试工具,100-200 GB数据集。分别在key热度符合Zipf分布和平均分布两种情况下,测试了只有写操作情况下写放大、吞吐、GC相比默认memstore的变化,以及读写各占50%情况下尾部读延时的变化。
测试结果如下表:

Key热度分布 写放大 吞吐 GC 尾部读延时
Zipf 30%↓ 20% ↑ 22% ↓ 12% ↓
平均分布 25%↓ 50% ↑ 36% ↓ 无变化

作者: 陆豪
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1dk-UinDJiW81L8W5ZAA-w

更多技术交流,可关注微信交流群,微信公众号等:

或参考文章: HBase中文社区官网、交流群

1. HBase社区微信群

扫描添加小编微信好友(或搜索微信号: Mr_wanyue 添加),回复: HBase 加群
2. HBase社区钉钉群:
扫一扫添加
3. 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HBase技术社区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邀请加入HBase社区微信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