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经,不忘根本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在如今信息拥挤的时代里,各种书籍充斥在人们的周围,品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而生命是有限的,如果逐一去看,肯定是看不完的。
真正受用的好书,要合乎道,而且这些道是经久不衰的。中国古之圣贤很早就在悟道了,他们的思想成为了经典,流传至今。为何越来越觉得要回去领悟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名言?因为现在的资讯变化地太快了,很多新鲜的思想推出来后,过了某个时间就过了有效期,还要重新去学,莫不如守着基本经典书籍,读透悟懂实践通,做这些事情可能都足够花上一辈子的时间了。
所以,在生活中,对称之为经的东西,要留意或可潜心去学。古文虽然看似晦涩,但是言简意赅,读习惯了后,会发现真的很美,而且越来越体会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
圣人的学习是通过举一反三,归纳,取象比类等等方法,巧妙地涵盖了道的方方面面,看似说了却好像没有说,看似没说但是又好像都说到了,那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高层次的教诲。
人们受现代西方思想的影响,思维方式逐渐趋向于分,脑袋经常在切蛋糕一样,把一件件事情分开看待,或者用二分法去判断,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或者不这样做,就必须得那样做,时间长了,思维会变得刻板和僵硬,而古之圣贤早就在《易经》里说过,要用整体的观念去看待事情。
所以,有意地多受经典古文的熏陶,能让脑子再灵活起来,传承老祖宗的智慧,才能不愧为中华的炎黄子孙。曾仕强教授曾说过,经,是不变的原则,是根本,人不管外在形式怎么变,都不能忘根,不能忘本。离开了不变的经而乱变是混乱和危险的。
平时早晨会播放国学,《千字文》,《大学》,《论语》,《道德经》《笠翁对韵》等等,孩子们也听习惯了。有时候会突然说出经典里的某句话,他们也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是那些内容已经记在了心里。比如某天早晨起来,说了一句《千字文》里的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意思可能说不出来,但是原文已经朗朗上口,后面自然而然地慢慢地会去猜去意会其中的意思。
想起《三字经》里有一句话是:“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唯一经。”教子一经”的故事说的就是西汉邹鲁大儒韦贤的典故。
据《汉书·韦贤传》记载,韦贤,字长儒,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熟读诗书,时称邹鲁大儒,因学识渊博被朝廷征为博士,前71年官拜丞相,5年后致仕回乡,皇帝赐黄金百斤。逝后,散尽黄金,留子经书。24年后其四子韦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人称“父子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一经传家的故事在韦贤故里山东省邹城市流传至今。
由此思考,不要只把看得见的财富认为是财富,既然是有形的就有耗散的时候,有时候无形的财富更是安身立命之本,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家族因为有了好的家训而成为百年望族。比如之前文章续观《河洛康家》有感—留余里说的康家。去了解他们的家族史后,发现,一个家族常常因思想的财富而沉淀,扎根继而长远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把有形的财富留给子孙后代。
一个人,只有心里有了经,有了不忘根本的不变,才会不论走到哪里,不论经历什么样的事情,内心都有明亮稳定的地方,不会被外界的动乱而自乱阵脚。
今日一句《庄子》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