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心多读书因为我爱钱
走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时,我决心要成为一个富有之人。这并不是因为爱钱的缘故,而是为了追求那种独立自主的感觉。我喜欢能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查理芒格
当我决定去看《穷查理宝典》的时候,是因为我看到了芒格说的这句话。看书的时间挤挤总是有的,但是当手上有一长串书单的时候,我总是因为某些内心突然地触动,就决定去看某本书了,而不是按照手上书单的顺序(如果按照顺序,那么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在几年前就已经列入书单中了)。对于自己这样随机性的阅读方式,我一直有些困惑。首先这不有利于个人知识结构的搭建;其次来自于最近读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在最近两篇的读后感里面,我都提到了这本书,然而却还不知道要怎么写这本书的读后感)里面的一句话,“刺激与反应之间需要有一段距离”。
当我发现《穷查理宝典》只是查理芒格各个时期的演讲的时候,我是有些失望的,尤其在我兴致勃勃地阅读了推介者写的序。那篇序起承转合,读起来非常有意思。所以,我期待看到一个活了将近100年的老头对于自身故事的娓娓道来,然后告诉我们这些年轻人,正如他经常给到序作者那些类似于孔子似的导师点拨。然而,并没有。他整篇都在“点拨”。
如果按照词面去理解“点拨”,我的头脑里就很容易冒出这样一个画面:芒格戴着高高的厨师帽对着那些稚嫩无比的听众面团揉来搓去,特别是听众经常是临近毕业的社会新人(因为他的很多演讲都是在某某大学的毕业典礼上面),所以那些面团显得特别柔软白嫩。
但是,作为读者,我的感受场景其实是,芒格就是一部人形的百科全书,正如他身边的人对他的比喻。当我小时候想要求知的时候,我就会打开我的百科全书,获得知识的过程令人陶醉。而芒格这部百科全书更加人性化。因为你打开他的时候,你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他会告诉你你会需要什么。这点和给我们制造苹果的乔布斯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看的《穷查理宝典》全部是演讲,整本电子书篇幅并不长。不过,我看地断断续续。因为并不是很“好读”。这里的“好读”是指易于理解。特别是在前面的篇幅,他讲了让人生更美好需要掌握哪些模型,几乎涵盖了我们可以想到的各个学科领域。然后在阅读中,我就发现有人早已在知乎上问了一个我想问的问题,关于芒格提到的那些模型怎么去掌握。今天看完的是他演讲的最后一篇,而且还不是全部,因为之前就已经看了一些,即使如此,我还是用了大约1个多小时。很难想象一个81岁的老人(做这篇演讲的时候,芒格81岁)是怎么做到这么长时间的演讲的,尤其演讲应该是站着的。
用三个词归纳芒格的演讲就是理性、客观和综合。通常演讲会要求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特别是人们行事往往是理性在分析而感性在行动,甚至这可以成为悄悄操控他者的方式。当然,说到操控他者,芒格最后一篇剖析了大量的心理学效应。而在中间的几篇演讲里,他强调了关于意识形态的可怕。一如偏见在我们的现实中无处不在。
这本书要敲碎了慢慢地去看。我只是读了第一遍。前面的模型要去做深入的了解。后面的心理学效应可以与生活联系起来。对我来说,这样才算掌握了这本书。但是,做第二遍的分析阅读,就真的不知道安排在什么时候了。因为还有很多其他的书更想去阅读。
我特别喜欢查理最后讲的一个小故事,客观理性的人幽默起来,让人觉得回味无穷。有个极有魅力的女士问查理,你如此成功,你认为是身上的那些品质使然。查理答曰:理性。他明知这根本就是一个恭维,但还是非常不理性地按捺不住。
真正让我喜欢看这本书的原因是它可以让人安静下来。我认为这在于它的理性和客观。这种理性和客观触及到了佛陀所说的实相。然后,原本浮躁的心就定了下来。
《穷查理宝典》处获得书单:
朱迪丝.瑞奇.哈里斯《教养的迷思》The Nature
Assumption《没有两个相同的人》
《影响力》
本杰明.富兰克林《穷人理查德年鉴》
�e}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