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娇子文学的思考

2024-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先生185

最近刷视频,能刷到几个关于娇子文学的视频,无论是分析娇子文学,还是以此为乐,都能感受到部分人对于“娇子文学”的批判。

我在想,这种批判,是否来源于如今身为父亲角色的不作为。中国传统观念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直到现在仍在影响人们的思想。在对娇子文学的分析视频里,大多数都提到了利益分配或权力更迭。而对这种文学持批判态度的人,是否意识到了,对娇子文学的批判是对于“上位者”的压迫的无形反抗。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主要有君主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君”与“父”为上位者,“臣”与“子”为下位者。批判娇子文学的人未必能感受父亲作为上位者对于家庭的影响,但是作为职场打工人的我们,都能感受到领导对于公司的影响。

相信有很多职场打工人都感受到过当领导无法做到其应当做的,无法承担其责任时,对于领导的崩溃和内心对于领导形象的崩塌。在家庭中,女儿、母亲不作为权力或实际利益的承担者时,也许她们能在一定程度上以旁观者的视角看待一个父亲在家庭角色中的塑造。如今的许多父亲如同不作为的领导,他们享受了作为上位者的权力,但是没有尽到上位者的义务。当许多人开始以批判、调侃的方式去表达或反抗那些只享受权力不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上位者时,有的人在幻想通过娇子文学去维持稀薄的、可能到手的权力。

所有的权力在获得时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达不到权力应有的高度,就会导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所以,如今对于娇子文学的批判,是否是对那些不负责、无道德的父亲们的变相嘲讽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