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个性化教育之中学化学教育

深度学习视域下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策略

2020-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千面英雄侠

一、命题特点

题目情境陌生、综合度高,提现了“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中“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性”四个方面考察要求。突出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彰显了高考积极的育人导向。

1基础性,立足必备知识

以真实的工业生产为背景,从能量、方向、速率、限度四个维度研究具体反应,知识包括反应原理的6个知识板块。也出现课本没有的压强平衡常数Kp。

2、综合性,注重关键能力

能量、速率、平衡、溶液的知识综合;信息获取、整合、加工的综合;文本、图形、表格的呈现方式综合;整合信息、寻找线索、证据推理、思维方式的综合。

3、应用性,突显学科价值

试题突显知识的应用价值。突出考查反应机理、催化剂,弱化平衡移动定性分析。去刷题化,关注科技前沿,提炼学科精神内核,发展学生思维。

4、创新性,导向核心素养

以新情境为背景,包括新方法、新概念、新呈现等。要求学生“现场独立自学”。关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二、现状研究

1、学习过于安逸,浅表学习

“新长难”的题目一做就错,原因是教师缺乏知识的认知高度,不能提取反应原理知识间逻辑线索,不能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没有对知识深度学习。多一些深度的定量思考。

2、高阶思维缺乏

传统思路是“知识梳理+方法总结+重复训练”,重复训练无法进行深度加工,不能形成程序化思维,知识迁移能力差。忽视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忽视学习历程缓慢性、复杂性。行动勤奋,思考懒惰。

3、学习结果脆弱,知识储备凌乱

复习流于线性文字材料和符号语言的积累。凌乱的储存知识,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对平衡转化率、平衡常数Kc和Kp表达式,外界因素对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迁移性较弱,学生学科视野窄,难提炼有效信息,使已有认知结构处于“堵塞”状态,无法迁移应用。

三、复习策略梳理

帮助学生“读得懂、讲的进、出的来”开展深入学习。

1、知识建模,深度整合,学习内容结构化

例如,热力学包括能量、方向、限度。动力学包括速率、机理。

2、小专题,深迁移,程序化

大题小做,归纳方向,小专题突破。设计整合性活动,引导学生大尺度思考,促进思维程序化。例如K的平衡图像,计算运用。

3、关注前沿,深度体验,粘性强

国际期刊论文情境,反押题。例如,关注新型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协调转化装置电池。关注环境,关注大学知识与中学的融合。反应级数、活化能、过渡态理论、催化。速率与浓度关系方程,浓度次方由实验测定,不由系数确定。反应级数,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提高学生陌生环境认可度。

四、总结与反思

教师做思想的促进者,从知识输入到输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