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教育想法简友广场

随思‖《断舍离2》(77)

2019-07-03  本文已影响1人  身后书
随思‖《断舍离2》(77)

二、断舍离的奥义

断舍离的热潮从兴起到现在已经过去10年了,很多人通过书籍、研讨会、讲座了解体验到断舍离是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但作者认为断舍离的奥义并非在此。

实际上,“清理废弃物”只是“断舍离”的敲门砖。

比如生活中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东西藏在橱柜里、餐架上或者冰箱里,垃圾堆得满屋都是,而除了物质层面上这些应当及时舍弃的东西,精神层面上也存在的一些不适宜的过剩观念,或是让自己陷入自我否定、自我谴责境地的消极思维或情感纪念物。只有放手这些东西,我们才能解放我们自己的人生。

随思‖《断舍离2》(77)

当做到观念精神上的“断舍离”时,才能走上真正意义上“自在、随心”的生活之路。

当太阳被任性的乌云遮蔽,内心被坏情绪肆意摆弄时,需要找到一种方法,驱走乌云,重现晴空,人生才会变得阳光明媚、春风快意。而“断舍离”的真义就是指导我们如何避开乌云,或者把心头的乌云赶走。

断舍离”并非处理废品、而是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

随思‖《断舍离2》(77)

可能目前大众的认知依然是刻板印象:断舍离=清理杂物,或是狠心放手不舍得“扔掉”的东西。断舍离并不是单纯地处理杂物、抛掉废物,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

断舍离,即“出”之美学, “出,则进”“进,则出”的反复,提升“人生的新陈代谢机制” ,迎来焕然一新的人生

用人体学来比喻的话,也许会更容易理解。假如一个人长时间进食但是不排便,也就是长时间便秘,不难想象他的心情多么糟糕。人作为生物,一定要遵守规律——摄取食物,消化后吸收营养转化为能量,再排出废物——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就是所谓的“生命机制”。这一简单的生命机制隐藏着巨大的力量:左右人生。提升“人生的新陈代谢机制”。回归本真,让生活更上一层楼。

不过,“断舍离”本身不是我们的目的。断舍离确实会给我们带来精简、朴素的生活,但是其中的核心是“出,则进”“进,则出”的循环反复。需要强调是,“进”与“出”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

断舍离最大的目的是撼动我们根深蒂固的“物品价值观”,鼓励我们甩掉惰性,采取行动,促进生活和生命的新陈代谢,从而迎来焕然一新的人生。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的《断舍离》原书精华的第二部分就到这里了,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读完之后,您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随思‖《断舍离2》(77)

附‖《断舍离》一书作者写的序言摘录,供参阅。

初次见面,欢迎进入断舍离的世界。我是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杂物管理咨询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呢?大家一定很纳闷吧,毕竟自称杂物管理咨询师的人,全世界也只有我一人而已。

所谓杂物,就是英文的“clutter” ,指没用的破烂儿。

我的工作是建议、协助客户重新审视堆满了整个住所的物品,通过重新考虑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扔掉对如今的自己已然“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最后,住所收拾干净了,客户也能顺便与自己内心中的垃圾说再见了。没错,帮助人们清理住所及内心的没用的破烂儿和垃圾,为在这些破烂儿中苦苦挣扎、烦恼不已的人们做咨询,这就是我的工作。

接着要说说这本书的名字——断舍离。我想,这恐怕是一个对大家还很陌生的词。断舍离,duan she li,请各位试着张开嘴,读出它的发音。这三个字很有冲击力,读起来铿锵有力。一言以蔽之,断舍离就是——

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换句话说,就是——

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总而言之,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因此,要采取的行动是——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到达这样的状态: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和单纯的扫除、收拾不一样,并不是以“很可惜啊”、“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考虑的重点,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换句话说,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性”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 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 主语永远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现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要的物品。通过这个过程,你可以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如此一来,不仅是居住环境,就连整个人的心灵都能轻松舒畅了。

到今天,我已经以断舍离为主题做了近八年的讲座,亲眼所见的令人生出现加速度变化的学员也已经不计其数了。他们所做的,看起来只不过是一个劲儿地扔掉东西而已,然而断舍离的不可思议之处,就在于它会带来行为的改观,有时候甚至会让人生出现重大转折。换工作、辞职、迁居、搬家、结婚、离婚、再婚……这简直就像是打开了盖子,把不知不觉间封存起来的内在力量释放出来了一样;也像是制造出一个契机,让每个人都能够回归原本的人生态度;还像是点燃了可以让人的生命炽热燃烧的导火线,也就是像扣下扳机似的……这就是断舍离的有趣之处。

我与断舍离的相遇是在差不多20年前,契机是当时我在高野山 的寺庙借宿,看到了修行僧非常爱惜地使用着生活必需品,以及把每个角落都仔仔细细打扫干净的整洁舒畅的日常空间。这与并非日常生活的宾馆里的舒适感不同,是非常清爽的。当时,杂志和电视上正在盛行收纳术,非得把堆到满出来的东西仔细地分类、整理、收纳,否则就没办法收拾屋子——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想来,我们的生活是在不停地做加法。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走上街,到处都充斥着无穷无尽的物品。然而无论是物理上还是精神上,我们是不是连“让自己混乱的东西”都背上身了呢?近距离观察高野山的生活,让我发现了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的重要性。

与之相联系的是我过去在瑜伽教室学到的“断行”、“舍行”和“离行”。这是为了斩断欲望、脱离执念的修行哲学。这种哲学能不能用在聚焦于人与物的关系的行动上呢?通过这样思考,我想出的语言就是“断舍离”。结果,原本并不擅长整理的我,现在却以断舍离这种减法解决法开设讲座,为大家提供整理的指南。人生真是很不可思议。

我们的生活就是由日常生活中平凡琐碎的家务事构成的。因此,想要在日常生活中维持清爽的环境,神圣的空间,不就是重复做这些家务吗?不需要闭上眼睛,也不需要静静打坐,只要坦然面对物品,也就是坦然面对自己。整理房间也就是整理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要有所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那么,断舍离具体要采取哪些过程呢?请允许我将通常在讲座上说的话浓缩地记在这里。虽然说是过程,可其实只要了解了思考模式,就会开始领悟,接下来就是自动启动程序了,大家就会迫不及待地非常想要进行断舍离。虽然“收拾”这个词会让人感到有责任感,有点沉重,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逃避,可很多人却觉得“如果是断舍离的话我就能做到!”。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毕竟是要将被掩埋的自己重新拯救出来的工作。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断舍离,通过断舍离过上悠闲舒适的生活。如果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变得只有必需的物品,并且能够顺利地流通到最必要的场合,那又会怎样?可以说,那就能够促进生活的代谢和循环!

这种自诩的废话暂且放到一边。我希望大家能够神奇般地对断舍离上瘾,能够了解自己,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加速良性的变化!

来吧,我们一起,Let’s 断舍离!

随思‖《断舍离2》(77)

说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则删除。荷花图片系自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