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多事的老师又有何妨?

2020-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芷水文心

本周指间渡讨论的主题是“老师与’学生手机管理’ ”。

2020年1月2日21时许,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学因没收手机事件,导致一位55岁的周老师无辜身亡。这一幕,让我突然想起两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坐在一所重点高中教师办公室里,一个男生来索要教导员没收的手机,也是几次教导员不在,年级主任劝而无果,这个男生毫不讲理,只有一句话:“不给我,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我记得当时自己还在旁边帮了几腔去劝慰,现在想想,也是可怖。后来主任承诺先保管手机,把电话卡还给他才了事。我猜是手机卡里有太多的秘密,让这些不会和世界相处的少年铤而走险,成为了恶魔。开东老师就此发表了一篇文章《2020,老师请守住生命底线》,里边有一句话:做老师千万不能多事,一多事你就傻了。是自己的事恪尽职守,不是自己的事不要越俎代庖……

说实话,看了之后,我深深地反思,自己就是那个爱多事、总犯傻的老师。


就在这2020年教育界第一杀发生之前,我正在和星空班级的妈妈们为“寒假手机管理”做计划。

2019年12月25日,“星空无垠妈妈班”的妈妈们共读《正面管教》中《你的孩子与网络有多亲密》一章时,昱雯妈妈提议,我们一起来发起一个寒假手机管理倡议书,让孩子们假期里边注意控制手机。作为该本书导读的志愿者雨权妈妈也立即支持,于是12月26日妈妈班的作业就是讨论“寒假手机管理情况”。恰巧,赵龙老师组织了初中寒假作业管理工作,我趁机给赵龙老师提了制定手机管理协议的建议。所幸,魏智渊校长接到赵龙老师的建议后,很快就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寒假手机管理协议书》,还附上了告知老师的话,以及给家长的信件。详备至极,超出我的想象。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第一杀之前。第一杀以后,我还在继续推行此事。

我把协议书发给星空班的孩子们,邀请他们一起来参加这次挑战——说实话,有些级别的挑战根本够不上挑战,只能说是孩子的起点。不过在我发出邀请时,提出了两个建议,建议他们参与修订这份协议书,建议他们根据自己选择的挑战级别向爸爸妈妈发出相应的挑战邀请。于是,我收到了五份二级挑战,五份三级挑战,其余的都是四级挑战。

同时,我也收到了孩子们给爸爸妈妈发出的挑战邀请。与其说是约战,不如说都是暖心的关怀,有的孩子希望妈妈每天玩手机不超过三小时,多陪自己聊天和出去玩;有的孩子希望爸爸每天晚上能够十一点半前回家;有的孩子希望父母每天大声提醒自己的次数不超过两次;有的孩子希望爸妈寒假不会闹一次矛盾;有的孩子希望老爸一月之内能不抽烟;有的孩子希望爸爸一月喝酒不超过3次;有的孩子希望妈妈每天保证1小时的锻炼……

我把孩子们提出的邀请都一一私发给家长,请他们考虑是否同意,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赞同并欢喜。甚至有一个孩子苛刻地希望爸爸不抽烟,如果爸爸每抽烟一次,就打扫一次卫生。这位抽烟多年的老爸不仅私下表示赞同,而且在群里公开表示“为了孩子,一定要成功”。

做完这一切,我又把孩子们的寒假作业总表打印出来,细数孩子们每天作业时间,以及可能使用手机、iPad的时间,单独做了一个每天的手机使用表格,以此来推动星空班级手机挑战的成功。接下来,我还计划在期末典礼之前开一个家长短会,进一步推动这一件事情的落实。再接下来,我还要在群里建立反馈机制,定期收到孩子们寒假期间手机使用情况的反馈。接接下来……

是的,寒假的事,似乎都不是我的事。而且在忙得天昏地乱、天干人燥、副班还处于请假期间的期末,这更显得我多事儿。最重要的是,一件事做着做着,总是越做越多事儿。


我为什么要这么多事?我说不清楚,但我就是觉得,我应该这么去做。

如果一定要说为什么多事,是因为我知道,我会获得支持。在星空班级,有一群彼此勉励,共同学习的妈妈们,我们在线上一起学习已经5个月了,这五个月里,我们从每周的周一到周五,每天坚持读书打卡发笔记,有的妈妈几乎从不请假;这五个月里,妈妈们渐渐都熟悉了彼此孩子的名字,每次正式活动时,都觉得每个孩子都那么亲切;这五个月里,虽然有的妈妈还没有正式谋面,大家却在几次的深度讨论里窥见过彼此成长的忧伤,育儿的遗憾,往事的幸福;这五个月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更亲密的情感;这五个月里,每个妈妈似乎也在悄悄地改变着自己,改变自己和孩子交往的方式,进而改变着我们的家庭。所以,当我们阅读到这一章时,当昱雯妈妈提出要做点什么时,当魏校长大力支持时,我,作为妈妈班的其中一位妈妈,作为星空班级的班主任,我就是觉得,我一定要让这件事执行下去。哪怕就是试一试,哪怕最后结果并不完美,哪怕……我没有去多想,只能是去多做。

如果一定要说说为什么多事,我想,或许和我对孩子们的期望有关,也和我对孩子们的了解有关。过去,我也曾做过高中生的班主任,那时候,我做得很认真,很用心,却很业余。来到南明之后,和同事,和指间渡,和家长一起阅读了更多更专业的书籍,我开始做一名往专业路上前进的班主任,我开始用粗浅的心理学分析孩子的困境,帮助他们走出沉溺的情绪;我开始用现学的教育学去接纳孩子的成长,明白他们所有的今天都不过是成长路上的一个阶段,而我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我开始初步领会了哲学,开始用自身的领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认识此刻的自己,去领会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并在时间中去寻找另一个自己,去保持思考并获得走每一段路时应有的价值。所以,在星空班级,我对自己的定位更像一位必将与孩子分别的母亲,我知道有一天他们都会淡出我的视线,那我应该培养他们什么,才能让他们在另外的地方依靠自己的恒定坚实地成长。这一年多,我和孩子们也正是在这条路上这样一步一步蜕变而来的,除了调控自己的情绪,锤炼自己的思考,培养必要的领导能力,当然还应该学会在家庭中健康地交往。

是的,与其说我在做手机管理,不如说我想做的是,让他们学会如何在家庭中健康地交往,手机管理不过只是其中一种契约精神的方式。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当他们坐进我的教室时,我真的难以分清,哪一部分是我工作的边界,因为每个孩子的每一维度都在我眼里清晰可见,而这每一维度都难以割裂。


于是,我这么多事。可是,作为一名老师,舍此还有何价值呢?我想象不出。

记得师父原来讲过一件事,他曾经的一名学生得意归来看望恩师,看到老师虽然作为中层领导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却领着微薄的工资,过着清寒的生活,于是大谈特谈做认真本分的老师如何“不划算”,一通感慨完毕,师父只问了他一句话:“如果你是家长,你愿意把你的孩子交给谁?是我这样的老师吗?”当师父讲这件事时,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小老师,不知道自己作为一名老师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作为老师能改变什么。但就是师父一个一个这样的故事, 影响了这样一个始终坚守一间教室的我。

站在三尺讲台,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微小的价值。我们靠着它养家糊口,我们也靠着它建立尊严。站在讲台上的我们,和坐在讲台下的孩子们,都不是每天重复的,因为教师这条路上,还有那么长的路要走,学科专业知识深似海,教育类知识高如山,如果不用这样一些知识去把自己点亮成一点微光,却带着怨怒投身于黑暗,对于自己,对于同行,都是悲凉。

王开东老师在他的文章中还有一句话我非常赞同:需要我的帮助我永远都在,拒绝我的帮助我就安静地走开。我们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不管何时,我们能影响的只是少数人。当干老师得知我和星空班的妈妈们一起读书时,他笑着说:这是好事,但保持清醒,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很难。前些天我才写了一篇《对不起,我只能目送你至此…》表达了我的无奈。我永远都知道,我的力量微乎其微,甚至常常会受到多重阻碍,即使是现在的星空,一定也有一些疏离的家长随时保持着对我的质疑。这才是我们工作的常态。

但这毕竟不能作为自己不作为的护身符,也不能以此来为自己的停滞学习、不够专业进行开脱。我们永远都要知道,一个领域的灰暗,沦陷的不止是身在其中的职业者,教育一旦让人堪忧,无论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们都深受其害,双重伤害。总要有人默默地做一点闪亮的微光,即使只在幽暗之中发出星星一般的微亮,那也是我们所能选择的最大的价值。

盲目的乐观做不成事情,一味的责怨更是自我戕害,唯有心怀着悲观,却努力做一些亮己亮人的事情,多事又何妨呢?

毕竟,我是一名家长,我愿意把我的孩子托付给谁?毕竟,我是一名老师,你是否愿意把你的孩子托付给我?

没有人能站在教育的海洋之外,谁都逃脱不了这片海水的洗刷。谁会甘于微小,勇于发光?一定还有许多这样的人,我,只是其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