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执行力”

2018-01-01  本文已影响0人  开始形成

    既然每一天都认为自己在学习(概念,方法论,专业知识),那学会了就去用啊。不用,说明还没学会嘛,接着学就是了。

    检测自己学没学会,就先想办法得到反馈(方法:复述,教给别人)。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但为什么我以前没意识到自己没学会呢?因为我很少践行主动给自己设置反馈机制,还是一味地灌输书中内容,很少主动思考,就算在书里学到知道要设置反馈,我也当作“知道”就好,就是不去做,去持续做。我“愿意”那样活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想当然认为自己还不错,每天在都在“学”。就算有时被动的反馈让我意识我确实没有真正学会时,那我为什么不继续去学?因为我误以为自己一开始学一遍就能马上搞清楚(错误的价值观,旧的操作系统),而后当需要重复学时,产生情绪是:感到挫败,感觉到受到打击,感觉很麻烦。这些情绪让我最终不了了之。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我应该不断锤炼自己的价值观:“你不是一开始就能马上学会,保持耐心,只要你投入时间和精力,从长期来看你一定会进步的。一开始接受笨拙的自己。刻意练习永远是必要的,虽然它通常并不舒适。”——进取型人格宣言。

      那我学会了,知道怎么做,我去做就是了。可是我为什么没做呢?

    一:“感觉不重要,感觉与自己无关”。

      这是活生生的主动放弃,未来某一天,这样的错过怪谁呢?这是没有好好运用“活在未来”这个概念思考问题,既然口口声声说要活在未来,怎么还在过去的思维模式里思考,要活在未来就要用未来的视角看我现在要做什么?那你说践行学会的东西重不重要?

    二:我不知道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也就是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做了有什么用呗。这还是价值观的问题,要不断升级自己的概念,锤炼自己的价值观。这样的思考方式你怎么成长呢?之前不是早就我学会,在做一件事之前要赋予它意义吗?真的会了?感觉醍醐灌顶,你怎么没有持续去做呢?重复的次数不够,“赋予意义”这个技能没有内化,这就是“懂了那么多,还是过不好一生”的原因。

三:任务之间的竞争,时间的排他性。

    知道它重要,也知道要做,但一天下来,执行排名靠前的任务,新增践行任务没有时间处理。其实,不是总是没有时间,哪怕做五分钟,那也是开始。不要用“我要做就要专门找个时间做”这样的思维给自己找借口。回顾过去,你知道的,那里有这么多“专门的时间”给你。而且时间是不可控的,只有管好自己,保持耐心才对不是吗?怎么思维上还是回到过去了呢?

对,每天反思会带来的思考结果的转变,进而有效地改进自己的行动。这个过程只能经由本人完成,自己体会才深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