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古诗词中国经典古诗词散文

走近宋词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2022-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hl夜雨潇湘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宋)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名本汉张衡《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此调一般以宋贺铸所作“凌波不过横塘路”一首为正格,故又名《横塘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参见《词谱》卷十五。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

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唐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月台花榭:一作“月桥花院”。

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

碧:一作“飞”。冉冉:指云彩缓缓流动。

蘅皋(hénggāo):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断肠句:伤感的诗句。

试问:一说“若问”。

闲愁:一说“闲情”。

一川:遍地。

梅子黄时雨:江南一带初夏梅熟时多连绵之雨,俗称“梅雨”。

赏析:

      上片:“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首句用典,“凌波”原出自曹植《洛神赋》,这里指女子轻盈的体态,美丽的女子并没停留在横塘,只能目送她渐渐远去。作者开篇描绘了一位高雅脱俗的女子,她是词人理想的化身,然而虽有缘相遇,却无缘相守。“凌波”、“芳尘”从侧面衬托出女子的美丽。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作者想象女子走后,今后将与谁度过美好的青春年华,她常在月台花榭间留连,还是在琐窗朱门的院子漫步,只有春天知道她的去处。“锦瑟”句为用典,化用无痕。词人以女子生活的舒适反衬出心里的孤独、惆怅。各种的猜测体现了作者对女子的思念与牵挂。

    下片: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词人转写室外之景,天空中的云彩自由舒缓地飘飞,不觉间城郊边的香草已笼罩在暮色里,“彩笔”句为用典江淹,虽有神笔在手,也难以述说心中的忧伤。“冉冉” 一词,体现了时光的流逝,“新”字极传神,反衬出作者此愁郁积已久,一次又一次地想要表达出来,这次是旧作之上,再题新愁,层层叠叠,愁何时了?自然引出尾句问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如果要问这愁有多少?就象那无垠的烟草、满城飘飞的柳絮,梅子成熟时那绵绵不绝的雨。词人用一连串的比喻,将无形之愁化为可见之物,分别以烟草之盛、柳絮之广、梅雨时间之长,描绘出心中此愁的广、盛,以及持续性。这纷纷的愁思绵绵不绝,无处不在。此愁具象而立体,就这样穿越千古而来,浸润了多少易感的心灵。尾三句为千古名句,作者的美称“贺梅子”便由此而来。清王闿运评:“一句一月,非一时也。”

      此词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可理解为抒写爱情,因情感的失意而引发无尽的“闲愁”,也可理解为托物言志,“香草”、“美人”历来喻指高雅之士,作者为人耿直,不畏权贵,豪爽仗义,却一生沉沦下僚,词中美丽的“凌波仙子”可望而不可及,寓示着理想的不可实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