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我们的天空
2018-09-19 本文已影响78人
山村静听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每一个人都是某个家庭里的成员,但我们都对我们的家满意吗?我们渴望的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曾经八、九十年代潘美辰的一首《我想有个家》风靡大街小巷多年,为什么那时侯的年轻人会如此迷恋这首歌,难道他们都没有家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那个被春风吹拂的年代,孤儿毕竟是少数。真正的原因是随着新中国一声“我们站起来了”的宏亮喊声中,人们开始觉醒,不管大人还是小孩。
几千年来,“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的古训在中国每个荒村僻巷都耳熟能详,“号泣随,挞无怨”的孩子对家里掌权者的绝对服从,都是自出生起就被强行灌输并要求首要遵守的。新中国要求每个人自立,推崇“少年强则国强”的理念,那时候的父母大多是文盲,都没有意识到给孩子以尊重,因此便有了孩子们对无知父母在内心上的诸多反抗,这反抗不能像贫民对恶霸那么激烈,所以只能自找出路。这样,年轻人们便对自己想拥有一个家的这种愿望充满了热切的期待。
时至今日,世事已轮转。孩子已成了一个家庭的中心,几代人几家人开始为一个独生子女鞅前马后,难道这又是正常的吗?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里成员,却仍然理不清在家庭里该处的位置。一本来自英国的《我们的天空》虽然主要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在五岁就离去的儿子的伤痛中,前前后后那些细腻而又感人的家庭故事,里面渗透着对家庭里方方面面爱的提示与思考。不仅包含了夫妻情深、父子之爱,还道出了孩子希望得到父母什么样的爱和父母该如何去爱孩子,相信读完这本书,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不管你是孩子还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