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王小波的序

2017-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黄小川

今天在图书馆看了王小波的《青铜时代》,随手翻了一下,说实话,鄙人孤陋寡闻,也没有很好的文学素养,里面的内容着实不能让我引起兴趣,但是这本书的序言却让我产生了关注(谁叫我是一个开始爱好者呢):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文学秩序是彻底颠倒了的,末流的作品有一流的名声,一流的作品却默默无闻。

是啊,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对当下的这些物欲横流的娱乐文化产生了过分的关注,而忽略了对中华传统经典书刊的品阅和关注呢?

我感觉有三个方面:

传统文化的本身宣传力度不够,或者说宣传方式不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那我用最喜欢的情感问题举个例:男女双方要是初相识,肯定第一眼是看到的人家的外在,如果你这个人蓬头垢面自称犀利哥,不注重穿着打扮,一双红军过草地的拖鞋,穿一周也不换的T恤,很有可能对你就不感兴趣了(我相信对你不感兴趣都是抬举你,不被鄙视就说明这个姑娘心地足够善良堪比伊丽莎白二世了),就像我们看到一个香蕉已经长斑了,可能就没有想要吃它的欲望(事实上我还真去查过资料,带斑的香蕉含铁高,还能美容养颜,对心脏病有镇痛作用,治疗便秘),可是谁有义务通过邋里邋遢的外表去了解你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呢?所以适度的包装和宣传很有必要,这是一门值得花心思的学问。

其次从物质上来说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人人的攀比心还是很强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社会的价值观就是价格,我比你有钱,那我就比你活得成功。事实上人类的认知是多元化的,自我的价值是多元化的,只要在某个点下足功夫,在做事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发现自己的志趣,我觉得人人都能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无论在每时每刻,不要用单一的社会价值去考核和取代我们多元的个人价值。

其次是社会的精神环境和教育环境。在十年寒窗苦读大部分是义务教育的过程中,相信大多数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那么在21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我们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就会觉得好像什么东西都很有用,好像什么东西只要标新立异就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力,所以丧失了自我。为此也有不乏很多人为此交的智商税,花了很多钱去报名参加所谓的速成班。当然,我并不反对参加这种速成班,可以结交更多的人脉,但是如果说真要学什么知识的话,我觉得还是重在实践(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是简单的交流学习,很难对你想要掌握的某种技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否则的话邓爷爷可能就要从棺材里爬起来打人了(好像他是被火化的)。


谨以此告诫那些淹没和即将淹没在社会的精神洪流当中的迷茫青年(曾经我也是其中一员,没资格说教,所以我先可耻的溜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