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的鱼心情随笔随笔散文

什么是家长正确的爱和教育

2019-01-17  本文已影响9人  辛苦快乐

历史永远是一本教科书,是一面镜子,从书中可以读出正误,从镜子中可以照出尘埃。

回望历史上的今天,我们把日历翻到2000年的1月17日。那一天,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堪的事。浙江金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一个高二学生徐力,用一把木槟榔头砸死了自己的母亲。

母亲是一位好母亲,用全部心思和精力悉心照料着自己的儿子。

儿子也是好儿子,在金华四中高二的班上学习成绩排在十几名。

但悲剧发生了,不仅摧残了这个家庭,也撕裂了社会和人心。

那时候,我正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心中就有着无限感慨。今天想来,仍然觉得心中隐隐作痛:儿子,砸死了非常爱自己的生母,一切为了什么?是什么出了问题?

我觉得问题就出在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上?

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实际操作,变得扭曲了。

高中以前的徐力,就过着一种“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学习自然也不错,也是一个人见人说的乖孩子。徐力上了高中的重点班,学习更紧张了,第一次考试考了全班倒数第二,到下一次考成了全班第十。母亲给他定了目标,以后必须每次考在前十名。而后呢,徐力又考成了十八名。母亲急了,很生气,狠狠地打了儿子。徐力喜欢踢足球,母亲说以后如果再踢足球,就打断他的腿。

这种冲突终于化为极端。

2000年1月17日中午,徐力从学校回家吃午饭,想看会儿电视,母亲提醒徐力期末考试要考前十名,徐力说很难考的,母子两人为此发生激烈争执。就是在此刻,悲剧发生了,一位好母亲离开了人世,一个孩子的一生也就此停摆。

父母之爱为了什么,教育孩子的目的为了什么。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就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好。而何以算是将来真正的好,难道仅仅是一串串的学习成绩的数字?问题恰好就出在这里。

一个人真正立身的东西,不仅仅在于学习成绩的数字,更在于良好的习惯养成,在于健康的心智培养。而过分苛责的爱与教育,尤其是只问学习、不问其余的期望和要求,丢了习惯养成,丢了心智教育,也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这一点,正是悲剧的根源所在:教育的期望是对的,但方法出了问题,而且是无意中出了问题。这种问题,不仅出现在十九年前,而且到今天仍然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许多家庭为了孩子的学习,把其他都丢在了一边。这是一个重大的教育误区。

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孩子的习惯养成和心智培养,如果缺少了这个,就没有了根。无根的教育,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不仅孩子行而不远,而且会生出许多人生的悲剧。

我非常赞成“扣扣子”的说法,就是从小要重视孩子的道德素质的教育,也就是习惯养成和心智教育,让孩子获得人生的根本,带着这种根本过好自己的一生,也再去影响下一代。

我想起曾国藩给儿子说的话,考中考不中都不要紧,关键要坚持读书。这里面包含的,也正是素质教育的道理,值得现在的家长借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