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黃帝內經-素問-第三篇-生氣通天論-PART-3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有傷於筋,縱,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見濕,乃升痤痱。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勞汗當風,寒薄為皴,郁乃痤。】
此又言陽氣不固者,有為厥(突然窒息暈倒)、為脹、為偏枯(偏癱,半身不遂)、為痤痱(痤,小腫也;痱,風病也。)、為大丁(疔,疔瘡也)、為皴痤(皴,細皮起也,皮膚受凍受風後乾裂)諸症。
厥:陽氣貴於清淨,怒毀清淨,則形氣、經絡阻絕不通,血積於心胸之間(看到這裡有沒有突發心臟病的畫面呢?),陽氣有升無降。(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及過,無論陰陽,都不能只保持一個狀態,有升有降有交互才是一個完整健康的系統。)
脹:血菀於上,肝血不足則筋脈拘急,縱緩無策,胸膈脹滿,粗筋見於腹。
偏枯、痤痱:人出汗時,若一面有汗一面因阻塞無汗,則無汗的那半邊,也就是迎風的那半面日後有偏枯的可能。亦或汗出之時,汗孔未閉就淋雨,或者淋浴,陽氣方泄,寒水制之,熱量內郁皮下,濕邪凝結,遂為痤痱。
大丁:有人喜歡膏粱美味者,肥厚內熱,內熱足以外生疔瘡。
皴痤:有人勞作汗出之時,迎風取涼,使寒氣入侵毛孔,開始為乾裂,郁久則為痤瘡。
但凡上面種種,皆因陽氣不固使然。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陷脉為瘻,留連肉腠,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痈腫。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為風虐。故風者,百病之始也,清淨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故病久則傳化,上下不並,良醫弗為。故陽畜積病死,而陽氣當隔,隔者當瀉,不亟正治,粗乃敗之。】
陽氣者,內化精微養人之神,外則柔和養人之筋。惟有開闔適宜,內外上下溝通中斷或不協調的時候,陽氣就被擾亂了,此處的陽氣說的不單單是一個物質,而是整個衛外的免疫系統和負責生產的消化系統。此再言陽氣不固者,寒邪趁虛而入則有為僂(背僂,肩傴,駝背),寒邪陷於筋脈,使氣血凝滯則為瘻(瘻,頸腫疾也,淋巴結核,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網上查一下“鼠瘻”二字,看過病症後,就知道我們應該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了。),為善畏(極為驚駭之疾),為痈腫,為風虐(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虐,症見先寒後熱,寒少熱多,頭痛煩躁,畏風等),為隔(三陽經結,謂之隔,可以暫且理解為經絡不通。)諸症。
僂:陽氣亂則無以養神養筋,肌膚腠理毛孔失去活力,寒氣入侵則筋絡拘急,含胸駝背。
瘻:陽氣不固,衛氣不足則邪氣入陷脉中,則發為鼠瘻之病。
善畏、驚駭:畏主心腎,心腎不交則生畏。(年輕人腎氣足,所以無知者無畏,腎精滋養肝膽,所以腎氣足則俠肝義膽。)肝膽屬木,主筋脈,其病發為驚駭。(此謂肝膽相照)
痈腫:衛氣者陽,營氣者陰(營氣者,行於脉中,富有營養,營運不休。),陽不固,則營衛之氣不相順,則易生痈腫。如同河道阻塞,堰塞湖就形成了。
風虐:肺經內主藏魄(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外主皮膚,故所出之汗亦為魄汗,魄汗未盡,就因貪涼而封閉腠理,則形體弱而氣消爍,外感風寒則發為風虐。
隔:諸病日久,則傳遞變化,上不升,下不降,陰陽不能相並而為和,此謂隔。(病氣是根據一定的規律在器官和臟腑間傳遞的,如同現代的癌症,是會轉移的喔。病氣先由表及里,然後在內部轉移,不給醫生治未病的機會,那麼就失去了給自己身體健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