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有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61577/b592dcb2fe2c216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61577/5197200c460ed5a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61577/2b7f0a3529f3c14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61577/eb08ee35f2d52c7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61577/3a35c51ffac10f6f.jpg)
今天我们学校举办了美术老师们的画展。每位创作者都对他们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讲解分析,并且谈到了他们的创作过程,还有他们在创作这些作品时自己当时的情感、状态是怎样的,最主要的是他们谈到了自己是如何不自觉地通过画的形式把自己内心的那种强烈想要表达的情感宣泄出来!画是定格的,是某一定物,可流淌在其中的情感、感觉是动感的、有流向的,听着老师的讲解,回过头来再一次地看画作,就感觉到画是那么地逼真、不自觉地就把创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展露无遗。艺术真地是好神奇!
就象作者谈到的第二幅作品,当时他的情绪极度地烦躁 、凌乱,甚至夹杂着愤怒,这种极端的情绪就被带入了画作里,虽然作品从表面来看只是一幅普通的垣曲历山的风景画,可当你再仔细地端详画面,那凌乱不堪的杂草、树丛,横七竖八交错的笔法,䑃昩不清的葱绿色调却又笼罩着一层阴翳的灰色色调,让人看了之后,心里也会紧跟着烦乱、毛躁。画面似是有风吹来,树枝摇动,可那叶子不是顺着一个方向摇摆,而是一团凌乱,让人的内心也似一片杂草丛生、跌宕不安。据作者说,这幅作品他曾画了四次,每次画完,第二早上再看到前一天画的画稿,就觉得百般不满,完全不尽其意,就推倒了重来,可又画出来之后,第二天还是不满意,内心充满了烦躁与不安,直到最后,一想就这样吧,目前的画作不正好传递了他自身的情绪吗?不正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所想要宣泄的情感和感觉吗?
还有最后一幅作品,画的是一幅关老爷的塑像静坐在桌子一隅,后面是灰色的背景墙和曲里拐弯的隔断还有黑暗的门。他说他想通过这幅作品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那种关系的冷漠与不可接近,有时那种感觉就象灰冷的墙一样,很厚很坚硬,当然也很冷,自己试图去走入与靠近,却永远也抵达不了人的内心,所以会有一种悲哀、冰凉与孤独的感觉。当时他画完这幅画,正是深夜,在室内推开窗户,外面一片银色的月光,皎洁如水地照着白亮的大地,可他却感觉一股冷意袭遍全身,觉得自己就好似悬空站立一般,独自飘零在窗外,四周一片寂静无声,只有他悬空在那里,俯看着银色的大地,感觉是那样地孤独与冰冷……不知看了画儿,它传递给我们看画的人的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对于文学,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美术作品传递给欣赏者的感觉也是一样的。画家把作品完成,他在画作中融入了他自身的情绪和感觉,把他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宣泄出来,他就完成了他的创作过程,完成了他的艺术使命。接下来就是欣赏者与作品的交融过程,一千个欣赏者就会有一千种感觉和想法。
其实除了艺术感知之间是相通的,不同的艺术创作之间也是相通的,一直以来自己只体验到文学创作,其实包括美术创作在内,所有的艺术创作的过程都是共通的。创作者就象一位怀孕的母亲,作品就象腹中的胎儿,创作者竭尽所有,把自己所有的营养和养分都给了作品,情感十灵感十勤奋十创作技巧=作品,每个作品的完成都倾注了创作者本人的心血,才会形成独一无二的"这一个”作品。
自己才疏浅陋,按自己的理解,其实无论是什么作品,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被赋予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与思考方式,而创作者也在这种情感渲泄的过程中完成了作品,也完成了自己的艺术使命。在文学创作里,同样的题材让不同的创作者来写,结果就会千差万别;美术创作、音乐舞蹈等艺术创作也是亦然,这就是所谓的个体差异性,正是因为这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性,才会形成这万紫千红、争芳斗妍的艺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