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随笔——农历七月初四忆奶奶
傍晚时分,一场大雨突如其来,仿佛打铁师傅用冷水淬炼烧得火红的铁器,让原本燥热的天气瞬间变得凉爽。“一场秋雨一场寒”,老人们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是末伏的第一天,立秋过后早晚天气凉爽宜人,让人更有心情做点喜欢的事。
雨后的夜饭后无事,闲玩一番,雨后小风着实舒适,临近晚睡时间,实在感觉早早睡去太过于浪费了,突发奇想包点儿水饺吧,明天带着孩子们回老家看看父母,尤其是腿受伤的母亲行动不便肯定吃不到自己包的水饺,正好冻起来带回去让他们也尝尝。
准备饺子馅儿前几日,初次尝试独立完成包水较的全过程,自我感觉很不错,尤其是第一顿瓠子肉馅水饺很受孩子们欢迎,发圈炫耀一番更是获赞“无数”,自认为得到了认可,有了市场,便也就有了第二次的动力。我不由想到被认可是多么的重要啊,对于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对孩子们呢?鼓励赏识教育有时候真的会激发人的创造力。
和面准备包饺子我就是那个因为被认可而努力“创造”的人,有了被认可的经历,就像练武功走了火入了魔一样,这几天我不论见了什么东西都会首先考虑,能不能用来做饺子馅儿?做出来好不好吃?所以我在花盆里种的那一盆韭菜,就立马被我相中作为第二次包水饺的材料,色香味俱全的韭菜虾仁馅水饺就这样诞生了。
饺子出锅喽今天见我收拾芹菜肉调馅儿,准备包水饺,五岁的女儿围着我团团转,也争相参与其中,一会儿帮我摁摁面剂儿,一会儿帮我搭搭下手儿。这一幕,不正是我小时候跟在奶奶身边包饺子的场景吗?想到这里突然想到奶奶的祭日——七月初四,立即翻看手机日历,恰巧就是明天,和我回老家的计划不谋而合,和我包水饺的灵感更是充满戏剧性的吻合,因为我们老家还保留着用饺子给逝去的老人上坟的习俗。可能这就是心有灵犀,是冥冥之中的祖孙亲情。
女儿围着我帮忙 女儿帮我包饺子十二年前的今天奶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她给我包饺子吃的场景却历历在目。我始终认为奶奶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很早以前,我就想说说她的故事,但因为懒惰始终没有动笔,便就此作罢。
我印象中的奶奶是说了算的。我奶奶绝对不像村里其他家的老太太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爷爷从部队复员后身体一直不好,去世后奶奶带着一帮孩子,家里家外的忙,她的四个儿女都对她毕恭毕敬,就是以后父亲、伯父结了婚,奶奶也绝对是说了算的,家里的孩子都规规矩矩,奶奶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知长幼老少。饭做好了一定是先给奶奶盛好端过去的,家里来了客人奶奶永远是坐在主陪的位置主持大局。奶奶不但在家里说了算,而且别人家有个什么事都要把奶奶请去帮忙出主意,想办法,奶奶懂得也多,总是能把一摊子事处理的井井有条。奶奶能说会道,会抽烟会喝酒,听别人说奶奶早年年轻的时候跟着爷爷在厦门随军,爷爷当时是军官,奶奶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再加上爷爷在本姓中排行最大,因此奶奶也就成为家族中最受尊重的人。
我印象中的奶奶是忙碌的。我们村子不大,但是百十来户人家中,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娘家都是比我们富裕的郑家河村。这究竟是什么情况?为什么这么多郑家河的姑娘嫁到了我们村子?听老人们说,当时我们村比较穷,很多兄弟多的都娶不上媳妇。我奶奶是个热心肠,看到这个她着急了,奶奶娘家就是郑家河,她们村子过得富裕而且人口又多,人数是我们村的好几倍。从那时起,她就有了一个新的职业“媒婆儿”,当然是义务的不收费的。解决村里的大龄男青年问题,首先她就把目标锁定了自己的娘家,郑家河村人口多,大姑娘也就多呀,但是从郑家河嫁到我们村,属于下嫁啊,没人愿意把闺女送到一个穷村子里去。这怎么办呢?全凭我奶奶一张三寸不烂之舌,一趟不行两趟,两趟不行三趟。从我们村到郑家河得有十里地,就算抄小路也得八里多,没有代步工具,全靠步行,奶奶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但是却成就了一对对好伴侣,解决了村里男青年打光棍儿的大问题。听父亲说,有时候为了给别人说媒,自己家的活儿都顾不上,去给人家帮完忙,回来饭都不吃人家一口,晚上再去地里忙活自己家的活儿。奶奶在时经常跟我说这样一句话:“人得行好,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就是对子孙后代好。”
我印象中的奶奶是心灵手巧的。我是奶奶从小带大的,一直到初中都天天跟在奶奶身边,奶奶故事讲得特别好,我们这儿都叫“扒瞎话儿”,到了夏天傍晚,我们早早地在大门外的土丘上,铺一张不用的破席子,准备几个奶奶用玉米皮编制的蒲团,蒲团坐着特别舒服,饭后村里很多老人孩子都来我们这儿乘凉,奶奶有讲不完的故事,孩子们都愿意围坐着听奶奶讲故事。奶奶不但故事讲的好而且手更巧,永远忘不了每次放学回家,看到的总是坐着蒲团,戴着老花镜,抽着旱烟,手里纳着鞋垫的奶奶。奶奶绣花绣得特别好看,我们家里每个人都穿着奶奶绣的花鞋垫儿。我小时候很挑食,作为奶奶最小的孙子我是很受“优待”的,奶奶变着法儿给我做好吃的,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我记得奶奶就是把一根嫩南瓜也能做成美味儿。当然奶奶常做的也是包水饺,因为我二姐喜欢吃,每次二姐休班回家奶奶总是包水饺给她吃,奶奶包我帮忙,我包水饺的手艺都是从奶奶那里学来的。
我印象中的奶奶是没有一点儿私心的。帮助别人奶奶没有私心,对我们更不用说,绝对是毫无保留。我记得很久以前,过年过节亲戚朋友偶尔会有人给奶奶送箱牛奶(在当时是很少见的),那时纸盒包装的牛奶更是很少见。我上初中的时候,记得是中秋节奶奶得了一箱纸盒牛奶,我每天下了晚自习回家接近9点,奶奶一定会准时在我家等着我,兜里揣着两盒牛奶。我嘱咐她自己留着喝的时候,她总是说还有还有,可是我是知道的一箱牛奶就是16盒,我喝了整整16盒,她是一盒也没舍得喝。每每想到这件事的时候泪水止不住流下来,我坚信全天下的老人都一样,都是深深疼爱自己的儿女,自己的孙子孙女的。奶奶就是这个脾气,从来不会自己偷偷吃东西,总是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拿出来分给别人,我觉得她就是这样没有一点私心赢得了别人对她的尊重。
音容笑貌今犹在, 暖语唠叨难再聆。七月初四日凌晨追忆奶奶,感慨万千,文字凌乱,深切缅怀!
深切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