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余淮”的青春

“最好的我们,最好的青春,最怀念的,还是最初的那个人……”
在《最好的我们》之前,我没有怀念过青春,也从不觉得自己有青春,或者说,我从不回头去看那些所谓的让几乎所有人都感慨万千念念不忘的青春。
每当别人谈起青春的美好,感叹的青春的早已逝去时,我觉得我一片空白,无从谈起。不是我的青春一无所有,而是那个青春里有太多我不想回忆的东西或说伤害,以至于,向前看对我来说毫无意义。于我,十多岁以后直到甚至于上一秒钟都是我想要毁掉的岁月,真正的耿耿于怀的岁月。
青春的印记最难忘记,不管好的坏的。我的青春以“坏”为始,不管后来多少美好都被起初的坏所破坏笼罩,于是整个青春便因此绵延了一层阴影,让人不想触碰哪怕偶尔的回想。我不喜欢青春里的我,但那个我并不是我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最初的我。
因此,我的青春简单来说无话可说,细细去说无从说起。但是,《最好的我们》里的余淮让我想起整个青春里那个唯一不愿忘记的人,一个虽过了十六年却依然记忆深刻的人,深刻到我不曾忘记过他的名字甚至是样子。
他叫俞利臻,我初一时的同桌。我们接触时间不长,一个学期大概也不到。他后来离开了,具体去哪了,当初便不清楚后来也没想过要清楚。我清楚地知道就算清楚,这长长的青春岁月也很难让人不忘记,青春的每一刻都在变,小小的我们抵挡不了什么,除了能记住并忆起那份单纯平淡的小美好。
他似剧中的余淮,从外形气质到成绩,虽然我们只是初一,但记忆中他像是个高中生。我忘了我们是怎么由只是远远相视的距离到成为同桌,忘了在同桌的时光里我们怎么玩的怎么笑的怎么闹的,也忘了他是何时离开的,只记得一日放学后,我要他回头帮我讲解数学卷子时他笑着答应的样子,还有我们还不是同桌时,他请假许久,回来刚坐到座位上与我前后对视的神情。
那时很单纯,没有压力也没有成长的是非,也不会去想以后,只是两只喜欢并欢喜的同桌。我一直觉得单纯的喜欢与欢喜会让人记忆很久,他是我青春里最单纯的记忆,也是非常美好的同桌。
那以后的青春,不管发生了多少事,遇到多少人,有多少难忘多少意义,到后来却也都不想记起,乌云密布而已,早已被些许事染成了灰色。
我相信青春里的伤害会扭转甚至扭曲一个人的性格,只是庆幸,我正一步步回到我自己的原本的样子。我坚信再多的伤害都不该磨灭一个人的本性,本性是一个人最真实美好的样子。
我很喜欢《最好的我们》里单纯善良的耿耿,余淮这种完美设定自不必说了,他属于高中时代许多女生暗恋的对象。作为耿耿最理想化的同桌,余淮和耿耿组成了最理想的青春CP,引起许多人的回忆,让许多人沉浸和喜欢。
剧里没有什么“伟大”事件,大部分都是高中生活琐事,比《左耳》更接高中生活这样一个地气,也符合大多数人的青春和回忆,很是亲切。
后来看《你好,旧时光》时发现,八月长安笔下的青春都很美好,理想化的人物及性格、理想化的情节、理想化的结局、令人回忆和怀念的理想化的青春。
当然,刘昊然与谭松韵、张新成与李兰迪这样的主角选取确实为剧加了不少分。
耿耿和余淮的青春是太多人羡慕的青春,我的青春则是“耿耿余淮”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