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几天,如何帮孩子收收心?
快乐的暑假马上就要结束了,还有几天就要开学了!
这对于熊孩子来说,可是个坏消息。
但是对于家长来说,可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经过长达近两个月的暑假,孩子们可能还沉浸在假期的舒适和安逸中。
早上不用那么早起床,晚上不用作业写半夜,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最多,有一些假期作业或者预习、复习的学习任务,但也不像上学时那么紧张。
暑假,是孩子们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
可是,转眼,这快乐的时光就要结束,就要重新回到那紧张、疲惫而且有些枯燥的上学生活。(并不是说学校就没有快乐,但终于没有假期更放松罢了。)换谁都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
这是很正常的反应。每年假期结束,第一天上班,我们就无精打彩,戏称这是“假期综合症”。所以这种情况不仅孩子有,我们成人也有。
可能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适应一段时间就好了。
这话也没错,适应一段就好了。可如果孩子处于学业的关键时期呢?
以我女儿为例,再有几天,就要升入初二。有过这个经历的孩子和家长都知道,初二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时期。
初一的内容主要是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整体难度不大,各科仍以记忆为主。孩子只要学习踏实,按老师布置完成任务,多背多记,甚至只要小学基础扎实,一般成绩都不会太差。
可初二不同,除了会新增《物理》这门陌生的新课外,《数学》的难度加大,学习的深度加大,各类概念的延伸分析增多,题目也变得复杂。《语文》等科目对文章的理解也有更高的要求,习作练习也在加深难度。
这些初二的新特点,导致孩子的成绩会出现上下的波动,孩子们之间的差距开始明显出现。常常会有家长惊呼:“我的孩子初一学习挺好啊,怎么初二退步了?”其实不是孩子退步了,而是没及时跟上。
因此,民间流传一句话:“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由此可见,初二的重要性。类似这种关键节点还会出现在小学四年级和高二前后。
在这种关键节点时期,能够使孩子尽快渡过假期到开学的适应期,就非常重要了。
这个阶段,孩子心理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到开学会的状态,进而造成连锁反应。
我对女儿说:“当你们踏入校门的那一刻,差距就开始发生!”
我对孩子解释,同时踏入校门的学生,心态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比如心态还在假期状态,没调整过来,开学初期,学习很难进入状态。等状态进入了,已经累积下了许多问题,而这时别人已经跑远。当你解决了这些问题,由于新课程还在同时不断地叠加,很可能会落后更多。形成糟糕的连锁反应。
或许有些家长会说,我的孩子现在学习还不紧张,没到关键节点,不要紧。
我只想说,提前养成好习惯总没坏处吧。
趁着学习还不紧张时,我们可以做更多的方式上的尝试,等到了关键节点时,驾轻就熟地做出正确的安排,孩子会轻松许多,何乐不为呢?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渡过这个过渡期呢?
其实并不复杂,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
帮孩子收收心!
老师和大多数家长在这种时候,都会提醒孩子:“快开学了,该收收心了。”
可怎么收心效果更好呢?
常规的做法是,要求孩子把开学要用的东西准备一下,检查假期作业是否完成了。
更进一步的是,把下学期的科目提前几天甚至更早进行预习。
有些严格的家庭,会要求开学前孩子不要再乱跑出去玩了。
还有一些细心的家长,会从现在开始调整孩子作息,晚上不熬夜,早上不赖床。
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当孩子时就经历过的,也是我们作家长常常想到的作法。但是,这些作法多是一些外部约束,孩子配合还好。如果孩子比较有个性,还可能会和家长发生冲突,或者阳奉阴违,这时可能反而会起到负面的作用。
所以,我认为,既然是收“心”,就应该侧重帮助孩子调整“心态”,使孩子真心认可你的作法,自愿甚至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
我建议,家长最好能够抽出一个大块时间,和孩子进行一次专门的谈话。
但是,这个谈话也不能太正式,不能让孩子像大人工作中一样作汇报,也不能是家长居高临下地说教,更不能是训斥。
那样只会让孩子觉得反感,年龄小一些可能会表现得唯唯诺诺,你说什么就做什么。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可能就会逆反,搞不好就是一场争吵。这就和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得不偿失了。
谈也不是,不谈也不是,那该怎么办?
别急,可以试试下面的方式:
1、对假期进行一次完整的回顾
快乐的暑假快过完了,让孩子自己谈谈这个假期都做了些什么,实现了哪些愿望,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什么遗憾?
如果孩子在假期开始时制订了整个假期的计划,那这个回顾效果就会更好。对照孩子的计划,学习上和生活上的每项安排,哪些做了,做得怎么样?哪些没做,为什么没做?哪些计划执行得好,原因是什么?哪些计划执行得不好,原因又是什么?
这个过程尽量让孩子自己说,无论做得好与不好,假期都过去了,家长都不要责怪。而对于做得好的,要大胆地鼓励。如果孩子有困惑,帮孩子一起分析,如果孩子有遗憾,也客观地讨论一下,看是日后弥补,还是保留遗憾。(其实生活不是完美的,不可能事事如意,总会有遗憾,也应该让孩子逐渐接受这个现实。)
通过回顾整个假期,孩子其实是进行了一次思维的整理。
回顾中对每件事情的讨论、感想、分析,也是对孩子思考能力的一种提升。
孩子的成长就产生于这生活的点滴之中,及时回顾能令人过得明白,想得清楚,进步得更快。
这种方式,不仅对孩子适用,对我们成人也是很有效的。
2、对新学期进行畅想
让孩子自己说说,新学期有什么打算,希望会是怎样?
随便想,随便说,脑洞再大都没关系!
想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心理上对新学期有个准备,甚至是有所期待。
如果对新学期有什么顾虑,也鼓励孩子提出来。
但是家长不能简单粗暴地回答:“这有什么好顾虑的?”
即使孩子有顾虑,就一定有TA的原因。心里的疙瘩如果不解开,肯定会对开学会的学习和生活有影响。
家长合适的做法是,认真地听孩子倾诉,要承认有顾虑是正常的,可以拿自己当年的例子来给孩子做参考。即使是不成功的例子,也有助于孩子获得认同感。
帮孩子分析顾虑的内在原因,尝试找到解决方法。即使不一定有效,总好过没方法。而且也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有问题很正常,想办法解决它就是了。
对新学期进行畅想,相当于帮孩子心理上与未来产生联系,过渡会变得自然许多。
3、家长的提醒
当孩子诉说完了之后,家长要转为谈话的主方。
新学期开始,孩子会面临一些新的情况,有学习上的,有生活上的,有心理上的,也有生理上的。
家长无法替孩子计划每一步,但哪里有坑,容易摔倒,还是应该作必要的提醒。
这就要求家长事先必须做功课了。如果你都不了解,怎么给孩子提醒。(懒家长除外。但如果文章能看到这里,我想应该都是勤快用心的家长了。)
以自己为例,我事先翻阅了初二的教材,对内容的变化大概做到心中有数。
又特意查阅了关于初二学习的一些文章,发现初二的基础内容占比较初一降低,而延伸思考的内容,需要深入分析的内容明显增多。
我根据事先做的功课,给孩子强调了,初二阶段要更侧重思考,要将概念要点真正想透,不能仅停留在熟记的标准上。
诸如此类,作为家长,我们既然希望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就多费一些力气吧。而且,一想到可能会帮到孩子,这个过程就不觉得累,反而觉得挺有趣了。
对于家长的提醒,还要特别注意
不要过细!
只需要抓住关键点或重要点,给孩子作必要的提醒即可。点到即止,既不要过细,也不要再三重复。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多强调,更细致不是更好,能够让孩子更多避免失误吗?
愿望是好的,结果却未必。
设想一下,如果孩子准备出门独自行路,我们会怎么做?
第一种做法,我们会把路先走一遍,记清所有的细节。然后告诉孩子,门口有几个台阶,出门先迈哪条腿,路上哪块砖有点松,过路口时数几秒钟没有车再过,见过男的第一句话说什么,见到女的第一句话说什么......
这样做,刚出门头一段路,孩子会走得挺好,毕竟家长都交待了。可如果有新情况发生呢?(一定会有预料之外的情况),孩子就茫然了,更严重的会信心受挫,对现实产生恐慌,不知所措。
这样做,造成的危害是长期的,而且会对孩子心理产生根深蒂固的错误影响。
上面的例子可能有些极端,但足以说明问题。我想大多数家长会采取另一种方式。
出门前,只需要告诉孩子,你的目的地是什么,要向哪个方向走,行路上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是什么(比如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和财务安全。
这就够了!
所以,家长的提醒只需抓住要点,告诉孩子正确的方向即可。
上面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或许并不适用每一个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每个家长也都有各自的教育方式。
但有两个关键词应该是共通的:
重视!
用心!
孩子的成长就象流水,一旦过去不再重来。每个阶段都是父母美好的回忆。
重视孩子的每个阶段,作一名用心的家长,这不仅是对孩子负责,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最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