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

所有美好的结局,都是由意外堆砌而成

2017-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请君三尺剑

我遇见你是最美的意外。

开公众号有一段时间了,被前辈告知,要找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定位存在于读者眼中。

我理解了几遍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将所有后台留言翻看过一遍,并找了几位以前不认识,因公众号结缘的朋友,听听他们对阿宝姐的最大印象。

排名靠前的关键词有:玩转跨界、逆袭故事。当然还有诸如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这种颇有洞察力的评论。

将美的沾沾自喜,转嫁给数据说话,脸上烫的不那么火辣辣。

对应的,后台询问最多的问题也围绕着:如何跨界?如何逆袭?如何坐拥开挂的职场?而所有美好的结局,都是由意外堆砌而成。

1 职场逆袭,充满意外的旅途从二三流大学,混到顶级咨询公司,很多人问我如何做到的? 我说这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哦不,是十个。2006年,我手握高考成绩单,作为老师眼中的败者,被命运冲进了正式的赛道。

同样的宿舍与教室间的距离,很快将我安抚:高考的差距已留在身后,命运被再次归零,我们已重新出发。

带着这样的乐观,我认真享用了大学4年,最后用0实习,漂亮的完成了终点压线动作。

所有曾经的不靠谱,都是为了演好逆袭这场戏。

意外的是,当我投递简历无门,一位海归学长转给我一条面试邀约,是外资猎头公司。

他已经接了另一个offer,说:你英语不错,去试试吧,从外资猎头公司起步,未来去甲方做HR,对女孩子来说也算是不错的归宿。

于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就如此“冒名顶替”得来。

意外的是,在猎头公司,在简历铺成的海洋里,我找到了自己的职场方向。

清北复交商科背景的毕业首选:投行(欢乐颂女主安迪从事的工作)或者咨询(我的前半生女主唐晶从事的工作)。

对财务不甚感冒的我,将目标锁定在了咨询。

每天下班回家,我都通过E-mail向行业中人请教进入的方法和需要做的前期准备。

这个行业的人习惯用英语对话,现在我打开邮箱,还能看见当年写下的那几百封英文E-mail躺在那里,记录着我为逆袭迈出的第一步。

意外的是,在我定向投出500封简历之后,终于接到了电话邀请,来自HR咨询的调研部门。

半年多的等待,让我相信了这是当下能抓住的最好机会。

拦在转型门前的永远是磨人的面试。答完了好几页密密麻麻的英文习题,才刚刚算过了第一关。

二三四五六关过后,最后一轮是45分钟的英文Presentation和15分钟Q&A。

我几乎通宵了两晚才搞定所有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

七轮面试走完,我大睡了两天,第三天,offer发到了我的邮箱中。

意外的是,以为自己全身都是快消行业气质,却被分在了高科技互联网团队。

站在企业组织架构的视角下,从岗位和薪酬出发,我竟意外的大致搞明白了高科技互联网行业的运营逻辑。

然后,我去了互联网公司,再然后,我创业做了互联网公司,再然后,我打包从HR咨询练就的咨询基础功,和创业中学会的商业逻辑,得到了第一通来自管理咨询公司TMT组打来的电话。

意外的是,我遭遇了人生最惨烈的Case面,当下有多少架飞机飞在北京的上空,一家药企今年的利润滑坡了50%,请你给出解决方案…你需要一边和面试官互动获取更多信息,一边在心中快速演算数字,全程英文。面试结束,面官告诉我,他很满意我的答案。

几天后,offer自然发到了我的邮箱中,我大大的Sign了一个我的签名在下边,从此开启了咨询人生。

意外的是,曾经觉得念MBA好贵,公司居然有MBA Sponsorship Program,发现好多同事出差都会带上GMAT的书默默备考,而从咨询公司申请美国Top名校,也并非难事。意外的是,我突然不想做咨询顾问了。

我想做一名舞蹈老师,有空暇时间了看看书,写写文章,陪陪家人,去更大的世界走走看看。

前几天和一位创业融了资的好友聊天,他告诉我,创完业他就开一家拳馆,我说,等到合适的时间,我就开一间舞蹈室。

也许那一天距离现在还很遥远,但是我终于发现,几十年的职场,我们都需要证明自己一两次,证明之后,内心将摸到自由的开关,轻轻一按,前后不过相隔两秒,心境却大不相同。

2 那一天,世界变小了大学4年,我什么都没做,可唯独做对了一件事情。

大三那年,0实习的我在校园里踱步,悠闲自在,突然看到大阶梯教室与往日不同,门口竖着一个巨大的广告牌,门里是乌央乌央的人头。我溜达到跟前,“美国交换学习”,关键是美国前面还有“全奖”两个字。

我直接等人潮散去后,进去报了名。

被告知全校只有3个名额,还要通过英语考试,考试在1个月以后进行。

没想到,一个随意踱步的午后,踱出了未来的诸多变化。

大学4年,我只用功了1个月,就是接下去的那1个月。

我承包了图书馆的一个角落,死磕单词,磨练口语,吃透各类题型,模仿高分写作,每天不泡够8小时不走。

1个月后,知识,哦不,是英语终于改变了命运,我拿到了去美国的机票。

没想到,一铆劲儿提升的英文,对我的惠及并未就此打住,交流半年,流利的英语表达给学校老师留下了印象, 我顺利在同一所学校继续完成了硕士学位,并且因为英语听说流利,所以在一干留学生中,被安排在办公室工作,也结交了不少朋友。

曾经,我觉得从我家到杭州,好远,路上不带干粮会饿死;后来,我觉得从我家到北京,好远,2个行李箱要打包一个月;在北京和美国之间跑了几个来回后,我发现,世界好小,不过半天时间,你想去哪也就都到了。

工作以后,我和一个在中国做项目住在美国但weekly fly back的同事说起自己这段对距离感官上的变化,他笑笑说,世界本来就不大呀。

美国这个学校有多牛掰?特别不牛掰,能和国内普通院校联谊交流的美国院校,只能是一所更为普通的院校,但是我无比感激它,因为它拓宽了我内心的边界,选择工作和居住地时,我会将北京与不同国家的城市,作同等考量。

地理的界限变小了,思维的的界限也随之变小。

我曾经多次试图给美国人讲笑话,他们都用一脸漠然回应。

那一天,我讲了个笑话,美国人哈哈大笑。

两种语言结构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顺着英语的枝干往下摸,会摸到一个小小的机关,瞬间激活思维。

都说新时代的职场人要具备跨界思维,一门陌生的语言,或许能开启不一样的脑洞?3 手机里的闹钟,暴露了我全部的秘密所有美好的结局,都是由意外堆砌而成。

而所有的意料之外,又都有着意料之中。和闺蜜在台湾旅行,8点钟,闹钟没有响,响起了BBC News的广播,闺蜜直接从床上整个人跳起来,瞪着惺忪的睡眼: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把我从床上翻出来。

我说是我的闹铃,自动链接的BBC News,忘记取消了。

从此,闺蜜将我归入了学霸行列,鄙视许久。

可不知我也是被逼无奈。随着越来越多XBC回国就业,英语不再是海归的优势,有时候写完片子,得恳请各种XBC小朋友调档期帮忙检查语法,在与国外客户ConCall中,不完美的口音,自己先少了几分自信。

语言本身不过是个工具,可工具不够好用,进度也自然被拖慢了。

我只得抓紧一切零散时间,继续提升英语,比如赖床的15分钟。

但这个闹铃,也让我惊醒,我曾经一直以为的幸运,和意料之外,原来背后都是意料之中。

因为英语不错,海归学长才将面试邀约转给了我,漂亮的英文自荐信让推荐人对我充满信心,可就算内推成功,如果不能完成几页的英语笔试,45分钟的Presentation,也就没有之后的咨询公司,MBA sponsorship,和内心的越来越自由。

职场逆袭,英语才是贯穿始末的链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