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业辑要
主题:佛教、因果、修行
一本结缘来的书,是寺院里助印的流通本,能流到我手里实属不易,所以也没有字数、作者。
佛家最讲究止语,讲究善护口业,莫造口业,止语修静。口,乃心之门户,最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它也常常是生活矛盾的主要制造者。
佛教以口业为“患苦之门,祸累之始。”古语也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可见护持好我们的“口”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诸多祸根都来源于造口业的缘故。公司里造谣生事,夫妻间恶语相向,导致人们互相猜疑,彼此看不顺眼,自然结仇结怨,甚至酿成很多悲剧。可见口业对我们自身,对人际关系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往往是相同的一句话,如果我们心怀善意,说出来的就是一句动听的话,让人心生欢喜;如果我们心怀恶念,那么说出来的就是一句讨厌的话,让人生气烦恼。
那么,造口业有哪几种呢?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恶口、两舌、妄言、绮语。
恶口是骂人的坏话。用粗言恶语骂人,致使他人起烦恼,或逢天雨刮风,即开始骂风骂雨,乃至骂畜生,不管骂的对象是有情或无情,这些都属于恶口。
两舌即是两人之间挑拨离间,比如,见人吵架,在旁边看笑话,说风凉话,这些都是两舌,搬弄是非者,未来必变糟,便招感聋哑,眷属乖离等报。
说谎话欺骗他人,称为妄言。有些修行人为了名利,而说自己开悟证果,将来会受地狱之苦,所以出家人更不可打大妄语。然而有时,是要为了成就一件善事,可以开个方便,称为方便妄语,将出之后,对自己没有损失,别人听了也没有损失,而且还有功德,这样是可以作方便妄语的。
绮语是指言不及义的轻浮言语,例如讲黄色笑话,言情小说,令人打妄想,甚至说些取笑他人的话,却认为讲得很幽默,这些都是一种恶意,将来会招个人口齿不清,遭人戏弄,轻贱的果报。
众生因心有嗔恨,嫉妒,骄慢等烦恼,因而易犯种种口业,或说话挑拨离间,恶口骂人,说不实的话欺诳况他人,或说秽语,无意义的话,乃至毁谤佛法僧一切众生等。如能远离四种口过,真诚心待人处事,不仅能得到人的信赖尊重,也因口业清净而得到清净的功德。
佛教里有一有名的典故,从前有一名叫君提的七岁男孩被僧人带到寺院修行,当他证到罗汉果位时,用天眼看自己的前世。在五百世以前也曾出家修行,在寺院内自以为自己嗓音清亮很会唱念,心生傲慢,轻视一位老比丘,说她唱念的声音好像狗叫。其实那位老比丘已经修成罗汉果位,君提因不识真相,恶语伤人,就因这一句恶语,转世为狗,并一直延续五百世为狗,一句恶语就得到了这么严重的果报。五百世后罪业已满,才得到舍利佛尊者的救度,转世为人,才有今天得成阿罗汉果。
所以,口业会对一个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古人说“言多必失”,因此说话做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如果在讲话方面很注意慎重的话,就会减少很多犯过失的机会。莫说恶语,莫起恶心。
《华严经》说:每个人出生之后,就有两位天人跟随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善恶二部童子,一位叫同生,一位叫同名,时时见到被跟随的人,而被跟随人却见不到天人;他们每时每刻都记录着人的行动、言语、思想。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要常常想到这两位天人随时随地都在监察记录,不要使自己的恶念持续不断。若是偶然中起了一个恶念,也要立刻的警觉到,把它调转过来。所以克己,必须先要从难克制的地方去克制,一直穷究的念头的起灭处。如果能够有这样的用功,那么我们无边的业障,就能够在一时之间,清净湛然如同虚空一样了。
佛陀教导我们修行的根本方法是“自净其意”。修口业的着眼处,还是在自心的修行,用更多的精神去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一念不生,众戒俱足。”“守住口业,成佛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