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友汇简友广场简友广场

又是一年年三十

2024-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龙角鸣鹿

又是一年年三十。只是身处异年味淡了许多,没有记忆中的那种隆重的仪式感以及喧闹喜庆的氛围。

记忆中的年三十是格外隆重的。首先是叔伯兄弟姐妹等等一家人齐齐整整团团圆圆,尽管那时候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是很好,但相应的外出不归的情况就极为罕见。大人们男的就一团和气的相互劝酒,满面红光,笑声不断,女的就厨房餐桌之间来去,不断端菜,或者哄着小孩儿,忙忙碌碌。小孩子呢,抓着鸡腿你追我赶在房间里嬉闹着,满手满脸的油腻。

其次是团圆饭的准备,那可是早早就开始的。二十八宰鸡鸭,二十九供猪首,三十日关起门来吃一日。一切的美食都得自己动手,精心操作,忙忙碌碌,洋溢着一种特别味道。比如说米饭,那可是用大大的饭甑蒸饭,一蒸就是一大甑,一家人连着吃几天都吃不完。那菜也是多得不得了,偌大的八仙桌子放不下就往上架。各种零食可着劲儿吃也吃不完,足够孩子们解馋的。

再次就是守岁,一家人围着火炉,唠唠嗑嗑,总有说不尽的话题,一直到过了零点才散去,各归各床。火是老蔸子火。就是用老树根燃起来的火——就是从山上挖起的来树根,码在院子里晒得干干的,既好燃火力也猛,一烧开来满屋子都是暖烘烘的。话是家常话,天南地北,吹牛打屁,展望未来,什么都说,开心就好。聊着聊着,这亲情就更加浓了。

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因了种种生活的无奈,要想一家人齐齐整整就颇不容易了,漂泊在外过年的人越来越多了。因此上,不能回家过年的人在外过年,心中又有多少喜悦,身边又有多少喜庆的氛围呢?对于我们来说,过年就是一个寄托情怀的干瘪的仪式了罢!

至于团圆饭,也没什么好准备的。小时候对团圆饭的渴望太多的是对于这一天各种美食可以随便吃的自由罢了。可是现在的小孩呢,哪一天的生活不是“过年”?所以现在的孩子对于过年的渴望就淡了许多,几乎没有了。大人因离乡别井也没有太多的心思花在上面,就草草准备一桌子饭菜完成一种心愿而已。一切都是现成的,超市里、市场里一刷卡啥都有了,不用那么忙碌。如此,年味还剩几许?

守岁自然还是有的,只不过我们不是围着火炉而是围着电视机了。甚或是人手一部手机,各各的热闹,各寻各的开心。那种烤火唠嗑的温馨氛围荡然无存,守岁的味道自然也就没有了。

在外漂泊这么多年,我习惯了这种多年的方式。我就在想,若干年后,春节会不会成为人们只知道名称的文化符号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