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wrp-不要看轻孩子的提问和想法
前段时间的一个周末,跟娃在户外玩,回来的路上,娃摘了几根很小的野草带了回来。几根非常短的不起眼的小草,他把放在手心上,一路上,他非常小心地照看着,还跟我说,回家把它们养起来。我嘴上说着好,心里却想:就几根带叶子的小枝头,根都没有,怎么养。
回到家,我就把他说的事情忘了,娃自己在家东找找西翻翻,忙活了好一阵子。后来,我去洗脸台洗手时,看到台面上有抹绿色,再仔细一看,是娃白天带回来的迷你小草,正放在装水的透明小盖子里面。娃真的在养它。我不禁笑了,果然是个孩子,太幼稚了。
接下来的好多天,我一直都忽略了洗脸台上小草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听到娃跟他爸的电话里说,他养的小草长了好多绿叶子了。我这才想起小草,还挺奇怪,差不多有个把月了,早该枯死了吧,怎么可能还长出新叶呢,何况还没有根,会不会是孩子看错了?
我带着孩子应该判断错误的念头去仔细看了洗脸台上盖子里的小草。让我吃惊的是,还真看到了嫩绿的小叶片和嫩绿的小枝条,跟他一个月之前带回来的深绿色的颜色完全不一样。
我在感叹小小生命力顽强的同时,也在思考我自己固有观念的偏见,以及孩子好奇心趋势的各种新奇想法带来的新的发现。
如果没有大人的干预和固有偏见的指导,孩子是不是可以在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里探索出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惊喜呢?
如果我们大人一直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灵气,能有自己的想法,那孩子未来长大之后是否能带着发现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进而能活出他自己能体会到的开心和快乐呢?
一个朋友家所在学区的小学很有名气,当然,孩子们的压力也就比较大。朋友每天在阳台上都能看到楼下小学里进进出出的孩子们。等朋友家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她选择了一所注重孩子天性发展同时教学创新做的也比较好的学校。朋友讲,她看到家门口小学的孩子们眼里的灵气一点点减少、一点点消失,她不想让她家孩子这样。
当孩子承受的学业压力太大,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想法也没有用,渐渐就没了想法,灵气也自然渐渐就减少、没有了。
孩子未来面对生活的热情,来源于他探索的欲望,要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给孩子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为孩子的未来培养一双发现没的眼睛。
最近跟娃互动的另一件事也让我深有感触。孩子问我在书上看到的一个词“功率”是什么意思,我不好回答,就从网上找到相关信息给他看。看完之后,他问我:火山喷发有没有功率?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就跟孩子说: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我们把它记下来吧。于是找了本本子写下来这个问题。
孩子立马兴奋地说:“妈妈,我还有个非常好的问题,为什么三年级写字要用钢笔。”边说边拿起本子写下了问题。
我听完在想,为什么用钢笔,这是规定呀,有什么好问的。于是便跟孩子说:这个问题不用记,用钢笔写字这是规定,没什么好探究的。孩子听完,神情马上暗淡下去,默默地把刚写好的问题用笔划掉。
事后我在想,仅仅规定两个字就可以把这个现象解释过去吗?背后真的没有值得探究的原因吗?为什么不用使用频率更高的中性笔、圆珠笔,而用使用频率很低的钢笔写字呢?又或者,为什么从三年级开始呢?
探究下去,发现真的有不少疑惑。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爱提问,有探索世界的欲望,但大人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习以为常、理所当然。如果像我上面一样,一次次忽略、否定孩子的提问和好奇心,那孩子是不是也就失去了探索世界的欲望和想法,也会变得跟大人一样对生活中的现象也熟视无睹了呢?
当大人摒弃固有的观念和理所当然的态度,带着归零的心态和好奇与孩子们一起去探索世界、去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至少我们不去破坏孩子的探究精神,孩子可以从中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美好,我们所倡导的孩子未来的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培养的起来,孩子也能从中找到属于他自己的成就感和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