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第五项修炼》No.10 刘海鹰
今天的拆页来自第八章 《自我超越》
拆页十一
P139
我们用“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一词,来描述个人成长和学习的修炼。自我超越水平高的人,能不断为创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扩展自己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出自组织中的个人对不断学习的追求。
超越和精通
自我超越不局限在能力和技巧方面,尽管它要以能力和技巧为基础。它也不局限在精神的拓展或开放,尽管它也需要精神的成长。它旨在把自己的生命当成一件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并不是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角去生活。
当自我超越成为一项修炼,成为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时,它包括了两方面行动。首先,它不断澄清什么对我们是重要的。我们经常花太多时间,应付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以至于忘记了,我们原来是为什么来到这条道路上的。结果,关于什么对我们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我们却只有一种模糊的,甚至是不准确的认识。
其次,它还包括不断地学习如何更清晰地观察现实。我们都知道,有些人之所以陷在毫无裨益的关系纠葛里不能自拔,是因为他们总装出一切都正常的样子。比如,在我们参加的商务会议上,每个人都说“我们一切都在按计划正常进行”。而认真研究后会发现,情况恰恰相反。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了解你现在在哪儿,是件至关重要的事。
把愿景(我们想要的)和清晰的现实图像(我们现在相对于愿景所处的位置)并列在一起,就产生了我们所谓的“创造性张力”,即把两者拉到一起的力量,它是张力寻求释放的自然倾向。自我超越的精义,就是学习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生发和保持创造性张力。
在这里,“学习”指的不是获取更多信息,而是拓展实现我们生话中真正渴望的成果的能力。这是终身的生成性学习。而如果没有各级员工在实践中进行这种学习,就不会有学习型组织。
很遗憾的是,“超越”( mastery)一词,带有对人或物进行支配和控制的含义。但其实它也可以表达一种特殊的精通和熟练。比如,一位技术精湛的手艺人,不是控制陶器或编织品。而手艺人的技巧,会让作坊生产出最好的陶器或编织品。类似的是,自我超越是指在生活的每个方面,包括个人和职业等方面,都有一种特殊的精通和熟练。
说明,关于自我超越的修炼内容书中关于自我超越的修炼要领悟自我超越修炼之道,首先得把它视为必须通过实践产生有用结果的一项修炼,它包括一系列原则和实践方法。像成就艺术大师需要不断练习一样,以下的原则和实践方法,就是不断拓展自我超越修炼的基础工作。书中讲到,自我超越修炼的原则和实践方法有:个人愿景、保持必要的张力、“结构性冲突”,你无能为力的力量、对真相的承诺、运用潜意识,就是说你正不必都明白。我从中选择了“保持必要的张力、“结构性冲突”,你无能为力的力量”这两个作为今天和明天的拆页
「I,重述知识」
拆页中的自我超越的解读和你过去理解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新的启示。
what:这个片段中关于自我超越是指自我修炼,是我们要把自己的生命当成一件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并从主动创造的视角去生活。学习不断生发和保持创造性。所以自我超越是指在生活的每个方面,都有一种特殊的精通和熟练。
我过往认为“自我超越”就是不断的自我更新和进步,而且是非常大尺度的进步,可能是能力和技艺上的,也可能是思想上的。更多的时候指的是思想上的超越与进步。
how:本片段讲到要自我超越需要做到两步:
1)澄清重要事情
2)清晰的观察现实
why:只有我们把自我超越当成一项修炼,才能面向目标,专注于真正想要的东西,不被问题左右。也才能促进人不断学习,发挥人的创造性。
拆页十二
P148
保持必要的张力
人们通常感到,谈论自己的愿景,哪怕是很清晰的愿景,也会有很大的困难。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非常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愿景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我想自己开个公司”,但是,“我没有资金”。或者,“我想从事我真心喜欢的职业”,但“我还得挣钱糊口”。这些差距可能会使愿景看似不切实际,或者纯属想象。它们可能会令我们感到气馁,或没有希望。但是,愿景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也是一种能量的源泉。假如没有差距,就没有任何追求愿景的行动的必要。其实,这个差距正是创造性能量的源泉。我们把这个差距叫做创造性张力( creative tension)。
假设在你的愿景与现实之间,有一条橡皮带。如果拉伸橡皮带,它就会产生张力,这代表了愿景与现实间的张力。张力寻求做什么呢?只能是减小或释放。要减小张力,可行的方法只有两种:让现实向愿景靠拢,或是让愿景向现实靠拢。能够实现哪种方法,取决于我们是否坚持自己的愿景创造性张力的原理,是自我超越的核心原理,它融合了该项修炼的所有要素。然而,人们往往容易对其产生误解,例如“张力”这个词似乎就暗含了焦虑和压力的含义。但是,创造性张力并不会带来任何特殊的感受。它是一种力量,在我们认识到愿景与现实不一致时,这种力量便会发挥作用。
然而,创造性张力往往会导致与焦虑相关的感受或情绪,例如悲伤、沮绝望、担忧等。这种现象时常发生,以至于人们很容易将这些情绪与创造性张力相混淆。人们会认为,创造的过程要完全处于焦虑状态。但是,创性张力存在时产生的这种“负面”情绪,并非创造性张力本身:认识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上述这些情绪,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张力(emotension)。
然而,创造性张力往往会导致与焦虑相关的感受或情绪,例如悲伤、沮绝望、担忧等。这种现象时常发生,以至于人们很容易将这些情绪与创造性张力相混淆。人们会认为,创造的过程要完全处于焦虑状态。但是,创性张力存在时产生的这种“负面”情绪,并非创造性张力本身:认识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上述这些情绪,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张力(emotension)。
如果我们没能分辨情感张力和创造性张力,那就相当于预先降低了自己的愿景。愿景没有实现时,如果我们感到极度沮丧,我们可能会有强烈的冲动要舒缓这种沮丧情绪。最直接的舒缓方法就是:降低愿景!“哦,高尔夫球嘛,其实打75杆也没那么重要,我打到80多就很开心了。”
或者你会说:“其实我并不在乎能不能参加演出。反正我怎么样都是要当音乐老师来挣钱的,我只关注这个就足够了。”缓解情感张力的过程十分隐匿,因为它能在人们并不知觉的情况下进行。愿景是产生创造性张力的一个端点,也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能完全掌控的一个端点,只要对它进行调整,情感张力总能得到舒缓的。我们厌恶的情绪消失了,因为它产生的根
源,即创造性张力,被减弱了。于是,目标离现实近了一大步。从情感张力中解脱十分容易,我们作出的唯一牺牲,却正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即我们的愿景。
情感张力的作用机制,与第7章神奇科技公司中遭遇的目标侵蚀作用机制十分相似。创造性张力和情感张力的相互作用,会产生转移负担的现象,其过程类似于目标侵蚀的作用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当我们的愿景与现实不一致时,它们之间的差距(创造性张力)可以用两种方法消除。图下方的负反馈过程代表“根本解决法”:努力使现实向愿景靠拢。然而,改变现状是需要时间的。这就产生了图上方的负反馈过程。它包括沮丧和情感张力,属于降低愿景、使其靠近现实的“症状缓解法”。
但是,愿景的一次性降低往往不意味着问题的终结。新的压力迟早会出现,会使现实离(新的、已经降低了的)愿景更远,于是降低愿景的压力又增加了。接着就出现了经典的“转移负担”现象。无法达成目标、产生挫败感、降低愿景、暂时减轻负担、又产生新压力、再降低愿景,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微妙的正反馈循环。结果,“负担”就越来越多地被转移到降
低愿景上。
「I,重述知识」
简述创造性张力,并用一个例子说明创造性张力和情感张力的作用过程。
what:创造性张力指的是在面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压力时,所产生的创造性能量的源泉。
情感张力:情感张力则是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压力时,所产生的一些系列的负面情绪。
how:具体该怎么做呢?
减小张力,调整情绪张力需要三步骤。
1)认清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2)调整理想现实的距离
3)自我超越
why:当我们认清创造性张力的时候,我们就更加能理性的面对,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减少情绪的压力,使得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缩短。
看到这个论述让我想起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自卑和超越的关系就是如此,当我们感受到自卑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办法去超越。
举个例子:
2018年4月份,当时要去上阿德勒三年专训的1-3,我当时给自己的任务是,把1-1和1-2的录音全部听一遍,把逐字稿看一遍,然后把阿德勒的专业书(当时指定四本书)全部看一遍,同时,要把做的个案整理成逐字稿。但是当上课日期临近的时候,我发现我只完整的看完了两本,还有两本才只各看了一半,我就有点着急。最着急的是录音没有听,逐字稿也只看了一遍。理想和现实之间出现了距离。此时其实是出现了创造性的张力。但是我当时被焦虑的情绪满满的充斥着,我就想我这什么都没有准备,我这次的学习肯定要落后,要跟不上节奏,越想越是焦虑和着急,乃至每次看书和听录音的时候都是心浮气躁的,更加难以静心。直到去上课的路上都没有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创造性张力和情绪张力发挥作用的过程。
原文片段来自武汉珞珈分舵的李真老师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9c08401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