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歪果仁滴书
2020-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叨叨魅
三月,开始读一本书。
被告之了“不好读”,三个晚上的体验,整体感觉还行,或许是提前有了心理预设吧,能读下去。
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全新的研究术语,其中有些术语,利用上下文和例子,基本能理解其所指。有个别非常专业的术语,我需要借助度娘去理解。比如,文中不断出现的“元分析”,从上下文我大致猜测它应该指一种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因为它在文中一再出现,我就有必要去确认一下它的所指了。在MBA智库百科里对“元分析”的解释如下:
元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手段。它运用一些测量和统计分析技术,总结和评价已有的研究。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它不是原始数据的统计,而是对统计结果的再统计;元分析包含不同质量的研究;寻求一个综合的结论。
在第3章的练习部分中,又提到“六点式李克特量表”,在此之前我对这一术语是零接触,问度娘后发现,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一直在使用,只是并未关注过它的专业名称而已。百度百科里对“李克特量表”的解释如下:
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是属评分加总式量表最常用的一种,属同一构念的这些项目是用加总方式来计分,单独或个别项目是无意义的。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百度里关于李克特量表的介绍,都是以五点式为主的,兼有七点式、九点式和十点式,但未见有提到六点式。仅看到一位网友提到他自己设计了一个李克特六点量表:6完全符合5大部分符合4基本符合3基本不符合2大部分不符合1完全不符合。从这可以看出,这个六点式就是将五点中间的“不一定”分成了两点。不知道书上提到的“六点式李克特量表”是不是这个意思。
前三章已经读完了,在一大堆陌生的专业术语中,我以每个句子读三遍以上的笨拙理解力,基本读懂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因为,在某些非常专业的讲解中,我充分使用了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只是,歪果仁在表述上总是喜欢把一些句子翻来覆去地说,是怕读者理解不了么?每每读歪果仁写的东西,总是能遇到这种类似的行文风格,在我个人的感觉里,这种翻来覆去地说,并没有起到强调的作用,相反让行文思路变得并不是那么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