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芳华,不能再成为心中的痛
昨晚顶着雪去了影院,看了被宣传已久,也期待了已久的《芳华》。每次观影前都不敢期望太高,怕的是留不下记忆,走不进心灵。
观影回来后夜已深,但久久未能入眠,我认为这是一部源自严歌苓和冯小刚生活经历的电影,也是我看过的小刚导演最走他自己内心的一步影片,他们的情感倾注让影片再次升华,也进去了大家的内心与思考。
逝去的芳华,不能再成为心中的痛整个电影的脉络是通过讲述并回忆历史,回忆青春。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通过文工团大家思想和行为的改变到结果的迥然不同,反映出了军人这个特殊群体在时代大潮中的起伏与波折。激流中芳华已逝,但也留下了珍贵的情感。在最后,郝淑雯愤怒的留下眼泪为刘峰鸣不平,摔下钱的时候,把我们又一下子拉回了那个他们共同青春记忆的文工团,任凭岁月的无情与嘲讽,他们之间的革命战友情谊依然在,这与当时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人对物欲的疯狂追求而迷失自我,甚至抛弃放弃情感道义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整天不着家忙碌生意的陈灿,他有否忘记?应该没有,因为记忆成为了历史,但可能被搁置了。又有多少人搁置了自己曾经的芳华?
电影中,刘峰与何晓萍最后的生活方式与萧惠子、林丁丁等人的大不同让人须臾可叹。我理解纯粹的生活应当是不忘初心,常怀感恩之心,不被欲望所支配的生活。现如今生活中众多的物质选择乱花渐欲迷人眼,物欲让你的内心无法平静,所谓的“追求”变成了“逐物”。好比现在一些人抱着个手机就以为拥有了天下,可实际是放弃了很多现实,只剩下了手机,也许大家忘了它仅是一个工具。刘峰与何晓萍最后的生活是最真实的,不抱怨,追求平凡的幸福,我羡慕他们,试问现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能有多少年轻人体会真切?
逝去的芳华,不能再成为心中的痛最后讲讲影片中的痛点。刘峰的小车被扣去讨还的一幕,所谓联防队员的行为举止,让人可气、可悲、可叹。炮火纷飞中,刘峰断臂生还,凭的是对国家的忠诚,不惧死亡的勇气,战争结束回到社会的生活写照,不知当时荧幕前的大家有何感触?我内心的气愤让我不自觉双拳紧握,他们应当是受到尊敬的,有那么些人,你们凭什么这样对待他们?当知道他是英雄的身份后,你们如何还敢收下那一千元钱?一个民族的脊梁只有面对侵略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他的坚韧与刚强,战场上的血肉横飞,奋不顾身为的是什么?没有见过今天的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么,他们的人民前面少了什么?答案是少了国家的脊梁。刘峰在守护战友遗体时是抱着必死的信念的,我想除了视死如归也有缺乏今后面对成为伤残军人的勇气,死了是烈士,活着会更好么?有时死亡并不可怕,为更多的人牺牲是大义,而可怕的是你活着却被人遗忘。他们最后的生活相对那个16岁就牺牲的战友,是幸福的,知足的。现在这个岁月静好的时代,总有人抱怨,看看刘峰与何晓萍吧,感叹曾经为大家负重前行的人都能平淡对待人生,你又有何抱怨,凭什么?
逝去的芳华,不能再成为心中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