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与哲理佛者,第一之法,不二法门。佛学研习

持咒方法

2019-02-24  本文已影响448人  落川居士

持咒方法

一心一意

 很多佛道修行者都在精进持咒,我们今天谈一谈持咒的各种方法。

 持咒的四种念诵方法:开口念诵、莲花念诵、金刚念诵、瑜伽念诵

 开口念诵首要调气,调气就是调心。调气念诵,就要声气合一。从喉轮到顶轮这一部分的气脉很难通,要一口气一口气、心气合一地出声念诵,等于在修气修脉。一开口念诵,没有妄念妄想,自然身气专一,而且身心皆空,感到与法界同体。

 莲花念诵是观自心月轮上或自己舌心上有莲花,莲花上有白螺贝,从螺贝中发出妙音,产生念诵。

 瑜伽念诵就是心念,也是默念。意要观想,都摄六根。耳根回转来(内闻),眼根回转来(内视),身心念头与观想配合为一,才能得止。其中也同时修慧,也就是参禅合一,即观照自己,观照得清清楚楚,忘却身躯,融化身心。观照同时,也就是密,也就是禅,即观即照,即照即观,即观照,即是止,即是定。都摄六根,净念相续。

静心持咒,杂念自除

 所有持咒方法中,我最爱用金刚念诵,不会伤气,也不会经常的昏沉和散乱。

 金刚念诵是唇齿不动,而以舌根弹动。舌根就是心苗,心气合一,心平如镜,念的很慢,但不能太慢,太慢又多成唱诵了。

 金刚持是说为了避免默念伤血,还有出声念伤气所以之法。

  依个人修行的境界不同,金刚持是有很多层次的:

 (1)唇动、齿动、舌动、喉出微声、耳能闻。       

(2)唇动、齿不动、舌动、喉出微声、耳能闻。

(3)唇不动微张、齿不动、舌动、喉出微声、耳能闻。修行者一到的境界时,慢慢会进入舌也动不了,因此时气已具足,强迫色身所有器官都不能动,此时就会进入心念耳闻的境界。

(4)再继续用功会进入心念心闻的境界。

(5)再继续用功当然最后会进入心念也起不来的阶段,仅住一觉知而已。

(6)若行者继续禅坐,即能正式进入深定中,即会失去色身存在的感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