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街巷》195:四十年代吟龙巷(3)
《老成都》(连载)
(作者: 周正清;摄影: 完 璧; 编辑:完 璧)
【此文作于2010年】
“二流”收荒匠
老街的居民(完璧摄影)旧时的成都,常有“二流”收荒匠,他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边走边吆喝:“烂布巾巾换花生胡豆啊!”有时走在街尾院坝,放下肩上的担子,站在院坝中央,手拿小铜锣,“咣!咣!咣!”敲了几声后,又扯起嗓门高喊:“烂布巾巾换花生胡豆呦!”
旧时成都的“二流”收荒匠,就是专门收老百姓家中的烂布巾巾,其他废物他还不收,人们称这类收荒匠,叫“二流”收荒匠。“二流”收荒匠比“一流”收荒匠的本钱资金少;“一流”收荒匠的本钱多,他就敢收废铜烂铁。“二流”收荒匠的本钱就是花生胡豆。他的“本钱”是放在箩筐里,用布口袋装一袋花生,一袋胡豆,一个箩筐各装一袋。老百姓用烂布巾巾换他的花生胡豆,也有讲究的。好一点的烂布巾巾,换花生,差一点的烂布巾巾,只能换他的胡豆。因为,花生比胡豆好吃,好的烂布巾巾多卖钱,这叫“看货论钱”。
我家附近有家“俗华织布厂”,厂的墙外有个垃圾堆,垃圾堆里有一些织布厂丢弃的小块布头和小条布巾巾,时常看见有人去捡拾。看见有人在捡,我也就跟着去捡,但常常捡不到,空手而归;有时运气好能捡到一小把布巾巾,就能换一小盆香喷喷的花生……
旧时成都的“二流”收荒匠,一般都比较穷,住的是自己搭建的简陋的草房,吃的也很俭省。在吟龙巷的拐弯处,就住着这样的一个“二流”收荒匠:姓李,有二十多岁,人们都叫他小李。小李对人诚恳,人又勤快,白天挑着担子去收荒挣钱,同时还抽出时间在自己的草房周围的空地上,种了很多蔬菜。我捡的布巾巾,都是拿去与他换花生胡豆了,一来二去,就混得很熟了,因此,每次我去换花生胡豆时,小李都要给我多抓几颗……
那时,“二流”收荒匠是一门职业,他们走街串巷收的老百姓家的破旧衣物和布巾巾,然后卖给打草鞋的,在草鞋的后跟扎上布巾巾,特别地耐穿。旧时成都穿草鞋的人特别多,所以后跟上扎了布巾巾的草鞋就特别好卖;另外还有人把收来的布巾巾扎成拖把,非常好用。“二流”收荒匠把老百姓家的废物收来变成有用的“材料”,变废为宝,既解决了老百姓家废物的去处,又解决了“二流”收荒匠的生存问题。应该说“二流”收荒匠对旧时成都是有贡献的。
我的记忆中,在成都快解放的时候, “二流”收荒匠就慢慢地消失了。
(下篇:《漏斗花与莲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