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如何掏空我们的钱包?———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有感
最近根据博主推荐观看了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感受非常震撼,让我看到了在利益驱动下的社会,掌控者们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手段刺激消费,实现商品的高需求和高流动,从而让商品大卖,让自己利润变厚的;同时深入洞察自己,发掘自己在这种商业利益裹挟的社会趋势下,是如何被教化,从而顺从商家怂恿,沦为消费贡献者的。
一,计划报废,缩短产品使用寿命。
商家为了复购率,暗地里人为缩短物品使用年限和寿命,这使得消费者被动重复消费,完成新一轮的复购,为商品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很多废弃旧产品的处理对整个人类社会造成压力。
计划报废首先被使用在灯泡,当时几家垄断公司私下签订协议,人为设置障碍缩短灯泡的使用时间,我们生活中很多商品,目前都沿用了内置报废属性,也就可以用来解释现在很多东西越来越不耐用的原因。
二,恐惧营销。
通过对人类恐惧的利用,借助诸如人类害怕的生病、衰老和死亡,给人们的恐惧加码,借助这种恐惧实现商业化的套现,而如此沉迷下去,无疑人类的自我毁灭。
当下最流行的医美,抗衰、干细胞,保健品行业,都是在这种恐惧营销中圈到了越来越多客户,实现行业的利润暴涨。
三,持续消费理念的轰炸。
持续消费的广告引导,让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不是出于商品的功能属性而是其他时尚或者炫耀成分,让很多产品因为不跟时尚而被淘汰和替代,这无疑给商家销量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给社会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宜家的巨大销售额就是源于此,让沙发像薯片一样随时可以被扔掉,让原本可以长久使用甚至可以传给下一代的家具也成为了快销品随时被淘汰。
当下互联网大数据的极致利用,商家可以精准推荐消费者需要的物品,让我们的购买意愿随时得到满足,这种淘汰和持续消费理念支撑起了社会的大消费循环,而信用卡这一推手无形助长了消费者的自我陶醉,成为超前消费的无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