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的孩子这样教 香港东木国际教育入驻呼市
分心孩子的教养法则:
“优势循环”的5步骤:
第1步是最重要的,为孩子创造一个有联结的环境;第2步是玩耍;第3步是练习;第4步是掌握技巧;第5步是得到认可。
第10章 分心孩子的父母应如何与与老师建立有益的关系
前一章讨论科尔比的心意动能理论时提过,如果你能够让老师和你站在同一阵线,那么通常就会很容易解决问题。大部分工作必须靠你和孩子一起完成,但是如果你的态度好,又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很多老师应该愿意和你一起学习。
当孩子被诊断出有ADD时,家长要不要跟学校说、要说些什么?我们的建议是保持开放、诚实的心态,但前提是要先和老师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总会带来最好的结果。
分心孩子的家长和老师常常陷入斗争,很快,学校的行政部门也会介入。最终,没有人会赢,而孩子会输得更惨。所以,即使你知道自己是正确的,而学校是错的,也不要和学校成为对手。
GROWTH
成长
起初要先对老师伸出友谊之手。花点时间多认识老师,然后再和老师讨论有关孩子的问题和解决策略。闲聊是很重要的,也许一开始会很尴尬、很无聊,甚至很累,但一切都是值得的。聊天可以让接下来的讨论更顺畅,所以,可以聊聊天气、年轻人的流行服饰等任何你能想到的事情。深入地了解老师的自身情况。他是什么样的人?从事老师这个职业多久了?在哪里长大的?有孩子吗?对教育有什么想法?他认为现代儿童和家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如果家长听得进去的话,老师会想跟家长说些什么呢?老师是专家,将老师视为专家是绝对有帮助的。
询问老师是否需要生活中的其他帮助。给老师提供自己的专业意见,比如金融、健康或其他方面的。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可以先主动为老师提供帮助,然后再跟老师提出特别要求。
当然,你并不一定非要这样做。你交纳的学费应该足以提供孩子需要的任何特殊待遇,但是想一想,在生活中,如果别人愿意为你服务,你是不是也会更愿意加一把劲为他们服务呢?这就是人性。如果家长一开始就很强势地提出各种要求,可能会如愿以偿,但是学校或老师不会那么热心、那么有效率地帮你。如果老师一开始就表示很愿意帮助孩子,那结果就不一样了。
和学校建立正向的关系,主要是和老师,这是你送给孩子的珍贵礼物。多年来,我见过很多个案,因为没办法花时间和老师建立正向关系,以至于令孩子在学校遭到白眼。我也见过很多个案,因为家长肯花时间和老师建立亲密关系,所以孩子在学校中度过了很快乐的时光。
这就是现实。如果你花时间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会更好,他们也会更喜欢上学。
我学到的第二个教训就是“特殊教育”常常中看不中用,能免则免。学校提供的特殊教育有时很好,有时只是提供保姆服务而已。如果你觉得学校的特殊教育不好,又负担得起家教的费用,最好是请家教。
HO
ME
如果你能跟老师达成共识,提供孩子非官方的个人教育计划(individual education plan,IEP),那当然最好。你可以帮自己和老师省下很多公文往返和开会的麻烦。有时候你需要走官方途径,建立正式的个人教育计划,进入行政系统,但是我会鼓励你先尝试非官方的做法,私下解决。
该如何进行呢?你可以和老师约时间见面(已经建立良好关系之后),询问老师孩子需要什么。跟老师解释你的孩子爱分心,询问关于管理分心孩子的意见, 或许他以前也教过分心的孩子。一定要尊重老师,将老师视为专家,你会得到很棒的结果。真心倾听老师说的话,试着把自己的意见先放一边,保持开放的态度。如果你能这样做,老师往往也会这样对待你。接下来,说出你觉得孩子有什么需求,然后看看你和老师是否可以达成某种私下的共识,并制订计划,这样就不需要运用特殊教育体系。先跟老师提科尔比量表的结果,作为讨论学习及行为差异的开场,让老师看看这些测验的结果也许会很有帮助——具体证据最有说服力。
如果老师愿意阅读分心的相关资料,你可以建议他读读本章接下来的内容,它们是专为老师写的。你也可以给他看整本书,但是大部分人,包括老师,在工作之余没时间为别人读整本书,所以我刻意写得简单扼要。
我学到的第二个教训就是“特殊教育”常常中看不中用,能免则免。学校提供的特殊教育有时很好,有时只是提供保姆服务而已。如果你觉得学校的特殊教育不好,又负担得起家教的费用,最好是请家教。
如果你能跟老师达成共识,提供孩子非官方的个人教育计划(individual education plan,IEP),那当然最好。你可以帮自己和老师省下很多公文往返和开会的麻烦。有时候你需要走官方途径,建立正式的个人教育计划,进入行政系统,但是我会鼓励你先尝试非官方的做法,私下解决。
该如何进行呢?你可以和老师约时间见面(已经建立良好关系之后),询问老师孩子需要什么。跟老师解释你的孩子爱分心,询问关于管理分心孩子的意见, 或许他以前也教过分心的孩子。一定要尊重老师,将老师视为专家,你会得到很棒的结果。真心倾听老师说的话,试着把自己的意见先放一边,保持开放的态度。如果你能这样做,老师往往也会这样对待你。接下来,说出你觉得孩子有什么需求,然后看看你和老师是否可以达成某种私下的共识,并制订计划,这样就不需要运用特殊教育体系。先跟老师提科尔比量表的结果,作为讨论学习及行为差异的开场,让老师看看这些测验的结果也许会很有帮助——具体证据最有说服力。
如果老师愿意阅读分心的相关资料,你可以建议他读读本章接下来的内容,它们是专为老师写的。你也可以给他看整本书,但是大部分人,包括老师,在工作之余没时间为别人读整本书,所以我刻意写得简单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