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到一年读100+本书?
我身边有不少爱读书的人,他们有些是我的同事、有些是我的客户、也有些是我的朋友,我偶尔和他们聊起读书时会发现,相对而言我的读书量比较大。最近几年,我每年的读书量在100本左右,2022年截至今天读了37本书(每读完本一本书,我会将书名记录在备忘录里),他们常常好奇我是不是读书特别快,实际上我读书的速度并不快,很多情况下也常常“默念”书中文字,之所以读得相对多,主要是因为工作的关系,结合我的实践,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前,谈一谈怎样做到一年读100+本书。
首先,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领域。我们去观察生活中有阅读习惯的人,通常都有经常阅读的书籍领域,可能是其中一类,也可能是多类,包括诸如社会、历史、管理、文学、传记、记录等,以我自己为例,我对传记类、管理类及各类小说都比较感兴趣,最近一年对社会学也有了新的兴趣,所以常年阅读的书籍都是这些领域。
实际上,站在读书人的角度,所谓的阅读方法就是让自己爱上阅读的方法,只要点燃心头的“阅读之火”,想灭也是不容易灭掉的。爱上阅读的方法,就是:一个段落不喜欢,就跳过去,一本书不喜欢,就换一本,尤其是在当前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们大可不必围着一本书硬啃(考试的书除外)。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找到自己真正的乐趣,这可能要花不少时间,但是要一直找,直到找到为止。
上大学时,我对国内近现代小说特别感兴趣,于是疯狂地读,有一次上课,我在讲贾平凹的《秦腔》,课间,同桌的同学拿过去翻了一下,满脸“鄙夷”地看着我,“这种内容你居然也读得下去?!”我说,“还津津有味呢?!”我当时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读不下去,后来我理解了——每个人的阅读兴趣是不一样的。简言之,找到自己阅读的兴趣领域,就是一直找,不停换,找到为止。就像找工作一样,所不同的是二者花费的成本不一样。
有人问我,一年读100本书,这些书都是怎么找到的呢?他也想读书,但不知道去读啥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我们读的每一本书里几乎都会提到一些同主题的、更有影响力的书(通常比你在读的这本书更有影响力、更经典),这个时候把书名记下来,后面再找这些书,如此往复就会有很多“待读”的书。
其次,要给自己创造最大的阅读便利。在我时候,手头的书籍有限,所以当时只要是书就读,基本是逮着什么就读什么,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本是《伟人的相格》,书中从伟人长相的角度分析了伟人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如,书中说毛主席是典型的男生女相(论据之一是说毛主席不长胡须),历史上还有一个人与之有相同的相格——武则天(女生男相);另外讲到蒋介石是“灵龟转世”,进一步解释是他到了台湾后就安全了,因为台湾的地形图就是一个“乌龟壳”,乌龟找到了自己的壳自然就安全了……这些东西当时也是无书可读而读的,但后来在工作中我发现和一些企业的领导人在聊这些“八卦”时,他们常常很有兴趣……这也会侧面应了那句——开卷有益。
最近几年,电子书发展得非常快,我的体会是(我近几年阅读的书90%以上都是电子书),电子书最大的好处一是携带方便,二是书籍丰富,亚马逊上电子书有63万册之多,KU会员可以免费读数万册,得道上电子书6万册(不断增加),会员可以免费读90%,我最近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是,前两周,得道上电子书会员可以免费读《读者》杂志了。此外,还有京东电子书、当当电子书以及腾讯电子书等。实际上,这几年电子书应该还处于一个培育市场习惯的阶段,所以会员价格非常划算,亚马逊是12元每月,得到是199一年……我觉得这些对于一个读书人或者想要多读一些书的人来说应该是必备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书多,一本不行,就读下一本,随时随地都能够够得着书。
在有“大量可读之书”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分时间段读,比如清醒、安静且有较长时间块的时候,就读专业类的书,片断时间就读休闲类的书,以我自己为例,通常,在地铁上、的士上,我都读小说、杂志之类的休闲书,而早上起来,以及晚上,或者在高铁上、飞机上等有整块时间时,我常常读工作相关的专业类书,同样的,如果是状态不好,但也想读书的话,就读小说类,或者摄影类书。
当然,如果确实不习惯阅读电子书(我个人认为这是趋势,要强迫自己形成),那可以试着办很多张借书卡,以我在的广州为例,现在办借书卡,押金都不用,刷一下身份证,填好信息,就可以借15本书,上海也是一样,好像是刷身份证能借5本。实际上,现代社会阅读的成本在不断降低。
再次,读书是一场无限游戏,要持续投入。昨天,我5岁半的女儿买了一个华容道玩具,她问我会不会玩,我想那也是我小时候常玩的东西之一呀!于是和她说“爸爸是高手”,她把玩具递给我,我花了好长时间,硬是没拼出来,最后,她送了我两个字“吹牛”……我们都听过,工作后,学校学到的知识几乎都忘记了(大概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之一吧),或者也派不上用场了等这样的说法。以我自己为例,我学的专业是管理学,刚好我从事的工作也是很对口的管理咨询,但是我在具体的工作中,常常是想不起学过哪些知识,仅是记得当年考试是有这么一门课。也就是说,我们过去学过的很多东西很可能已经遗忘了,要保持自己不脱节,能够跟上时代节奏,就要始终保持良好持续的学习状态,在我看来,读书是当中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式。
尽管你相信读书是一种无限游戏,要持续地读下去,要想有100+本的年阅读量,还要将目标拆分,我自己为例,每周读两本,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通常是周一-周四读完第一本,周五到周日读第二本,有时候兴趣高,读得又快就多读1-2本。我也看到身边不少朋友,自己也觉得是要读书了,也感觉自己一直在读书,但从年头到年尾可能都在读同一本书,而且往往还在第一章……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任何目标的读书。
最后,是如何提升阅读速度。很多人在追求阅读速度,我个人的体会是,最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读”,书读多了,一是阅读的感觉就有了,自然会越来越快,别的不说,认识的字都相对多了;二是同一个领域的书读多了,就会发现有很多已经了解的知识点,就能够跳着读,自然也就更快。在我看来,那些不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去读书,却期待有什么“量子阅读法”(网络上流行的一种“神奇”速读法)出现的人,几乎在自欺欺人。
另外,我注意到,很多人碎片时间喜欢用来刷短视频,这和碎片时间用来阅读,本质都是消磨时间,但区别是前者是花了很多时间刷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片断,对我们形不成“整块的知识”体系,而后者因为在不同的碎片时间阅读的都是同一个主题(甚至是同一本书),往往会构成一个相对有体系的知识块。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祝愿更多的人都能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并摘取读书的果实——黄金屋、颜如玉等!(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
王荣增: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管理咨师(CMC)、管理培训师、商业作者。专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及培训,著有《精进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