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读书笔记
《文心》写于三十年代,作者叶圣陶、夏丏尊都是做过多年国文教师的文学大家。朱自清在为此书作序言时也说:他们提出的问题和方法,都很有普遍性和针对性。
这本书是用故事的形式来讲述的,其中兼顾了老师教学、学生的读和写,从这一点来说,这是一部空前的书。即使过去八十多年,在现在看来,书中倡导的方法仍然很适用。
我是在一个以写作为主题的书单上看到这本书的。读过之后颇有受益,这本书里关于写作的部分比较多,很适合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小白们阅读和学习。
读和写原本也是分不开的,没有足够的阅读输入,写作输出肯定也是做不好的。这篇笔记把读和写融合到一起,没有《文心》中关于故事的部分,除了因为我读它主要是想学习如何写作以外,实在也是写作功力有限,没有办法将学习方法和故事同时表达出来。
以下便是我读《文心》时的读书笔记。
练习写作是一切的基础,练习的根底越深越好,越是想从事创作的人越应该重视练习。
习作、创作与应用
作品分为习作、创作、应用之作三种。
习作是法则与写作手法的练习。平时我们坚持日更就是在练习写作。
应用之作是应对生活工作中的事务而写的文章。比如信件、通告等。
自由地无拘束地去写出文艺作品来,是创作。创作是一种创造,其生命就在于有新鲜的意味。世间的事物,原本都是平凡的,但创作者能在平凡的事物之中看出与众不同的一面。
创作首先是发现题材,发现题材需要随时随地留心。遇到的人和事,会起各种各样的心念和情感,这些灵感抓住了就是题材。
第二步是要使选定的题材成熟。读书时、谈话时、独自思考时,遇到和这个题材有关的事项,全部搜集起来,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
最后题材成熟了,才可以写出来。这时仅有题材是无用的,要写成作品,就要有熟练的写作手法才行。如果题材已整备得很好很成熟了,但基本功夫没有打实在,有好的思想和题材却表达不出来,也是无用。
所以,三者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习作,习作是练习写作手法的基本功夫,要练习到了相当的程度,才能谈得到应用,才能谈得到创作。
写作之前:材料的收集
想要写出好的作品,平时收集的写作素材不仅是文字上的,更要从生活中收集。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们是创作的源泉。
有了很多素材,不一定就能写得出好文章。还要找出素材与素材之间的联系,某个素材该怎样用,用在何时何地,也要仔细斟酌,素材一定要围绕着文章的主题来应用。
文章的组织
在写文章之前,要对中心思想和素材进行组织,可以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描述一件东西的性状,还是讲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者是发表自己的某种看法和主张?
2、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个中心思想是怎么到我们的意念之中来的呢)?从某种因缘引起?还是从许多事理物理中发现的?
3、这些素材能支撑中心思想吗?留下能够增加中心思想的力量的素材,将与之完全矛盾的和不相关的素材丢掉。
一篇文章的写成,最主要的就是内容(在说些什么),而且要将内容组织好。组织得当,文章就完满、充实;组织不得当,甚至没有组织,那就影响到整体内容,使它不成一篇完整顺畅的文章。所以,内容靠着组织而完成,组织内容也是写文章的一部分。
文章标题
一般来说,写文章应该是先有内容后才有标题的。因为标题要体现文章的中心内容,它是从文章中提炼出来的核心思想。
另外一种,是命题作文。它是先给出题目,然后再围绕这个给出的主题来写作。由于每个人对物体的感知和引发的思考都不相同,所以即使是同一命题,不同的人写出的文章也会大有不同。
文章的灵魂
文章的灵魂就是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语言。不要总是重复人家说过的话,即使是同一样事物的描写也最好用自己的语言和感受描述出来。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的一句话觉得与平时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得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也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历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写作的好材料。
触发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用,用月的圆缺来比喻人生的兴衰,用逝水来比喻年华难再,用夕阳来比喻老年,诸如此类的话,在最初说出来时很有新味,但如果我们总是重复人家说过的话,就没有新意了。
写作的经验
写作的经验分为两种:外面的经验和内部的经验。
外面的经验是景物的状况。比如说一朵盛开着的花,这是景物,是外面的经验。
内部的经验是写作的人对于景物的感想。比如说一朵盛开的花儿在对我微笑。这是写作的人对花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
对于外部的景物,我们平时不太留意,所以在心里的印象不深,在写作的时候,就不容易把外部的景物描写的很好。只有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并记录下来,常写常练才能够将景物描写得很细致。
对于景物引发的感想,也就是内部的经验,是因人而异的。小孩子所感受到的会比较简单,而大人的就会比较复杂。而且,即便同样是大人,普通人和诗人或者作家的感受又不一样。除了多读经典之外,我们也要多思考多联想,多读多增加理解度,尽量站在各个不同人群的角度上去理解。
事物的描写
描写事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普通的记叙描写,一种是印象描写。
将所见的事物平平板板的记下来叫记叙描写。将外界事物给我们的感觉形象描述出来,叫印象描写。例如:“会场里有很多人”是记叙描写;“会场里人潮汹涌,情绪高涨”,是印象描写。因为情绪高涨,是人们给你的感觉。
作文时总是用一些美丽、有趣、可恶等形用词是没用的。必须用真实的印象描写出怎样美丽、有趣或者可恶,文章才会有感染力。作文其实就像是在用文字作画,要让读者在脑中能够自然的形成画面,或者情节。
印象描写一般只截取所见事物的一段来着手,也叫做部分的描写。因为如果把一整段事情或者景物无一遗漏地全部写下来,就难免有若干部分是属于平平板板的记叙了。
背景的功用
借周围的环境衬托,使事物的情味,表现得更明显。
例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前句是后句的衬托,壮士长别的悲壮苍凉感就出来了。
小说与叙事文的区别
叙事文的本质是把事情叙述出来。小说的本质是作者从人生中看出来的意义,叙事只是写小说时的一种手段。小说不一定要根据实事,即使是根据实事也不能像叙事文那样叙述一遍就行了。还得含有其他的东西在里头,那个“其他的东西”才是小说的本质。
作者把意义寄托在故事上,并不特别说明,但是可以让读它的人自己体悟出来。所以写小说时,整个故事的每一个情节都需要有它的意义,这需要作者仔细编排各个情节。
作文时最常犯的毛病
一是用词用语不当。二是意义的缺乏和言语的累赘。三是意义不连贯,欠照应。
解决的方法是在思想和言语习惯上注意,写完后要仔细读、仔细修改,去掉无用的部分,语句的顺序也要安排好,而且要养成这个习惯。
除了以上这些写出来的笔记,《文心》书中还有关于诗词、文言文、读书笔记等内容,这些与我们现在的写作关系不是很大,所以没有在这篇笔记中写出来。
这本书中给我们关于读书写作的建议和指导很值得学习,但最基本的写作功夫还是要靠我们多多练习。正如书中所说:当功夫成熟时,题材就会“俯拾即是”,写出的内容就会“着手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