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自我拯救!
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临近年关又是几家欢欢喜几家忧愁的时刻,个别女孩子真的很恐惧过年,无外乎担心:妈妈又要唠叨这些年自己的不如意;因为生了女孩被奶奶看不起;兄弟姐妹间不和气……
而我是比较幸运的,我的妈妈不但不啰嗦,而且有自己的处事标准和拯救方式,步入中老年阶段依然活出了自我,即便“漂”在我身边依然漂出新高度。
勇敢走出困境
我的妈妈从小是被外公外婆抱养的,外婆结婚好几年没有生育,无奈之下抱养了我的妈妈。刚开始养父母对她很好,也许是她给家里带来了好运,后来她的养父母陆续生下了妹妹和弟弟,尤其是生了弟弟以后,毕竟不是亲生的,自然妈妈就被边缘化了。
外公外婆不但对妈妈的爱分享给了自己的亲生孩子,妈妈还成了弟弟和妹妹的保护神。放学后,弟弟和妹妹从托儿所回来后,妈妈就要陪着他们玩,看到小伙伴们玩踢毽子、跳皮筋和扔沙包的游戏,妈妈只有羡慕的份。晚上吃完晚饭,妈妈才能去做自己的作业。
工薪阶层养三个孩子本来有点压力大,外婆有意无意会把这种压力发泄到我妈妈身上,妈妈能做的就是考出好成绩、带好弟弟妹妹和做更多的家务。
那时候工厂里每周只休息一天,外婆难得休息还要去商店买东西,再蹬着缝纫机给全家做衣服,外公喜欢出去下象棋,妈妈只好踩在凳子上站在院子里的水池子前洗全家的衣服,冬天里小手起冻疮是常有的事。
妈妈终于熬到上初中了,外婆就开始发话了:“要是能考上中师毕业就能有一份工作;考职工技校也行,毕业回厂里当学徒工;上高中就别想了咱们家也供不起,考大学也是不确定数。”
妈妈那时候心里明镜似的:“上职工技校毕业后回厂里工作,一辈子也走不出工厂,只能走父辈的老路。”
初中三年,妈妈除了辅导她弟弟和妹妹的功课,几乎是玩命状态学习,每天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穿梭在家和学校之间。周末也在家刷题,长期用脑状态,妈妈本来就瘦弱的身板,更加单薄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考那年,妈妈以绝对优势考取了中师主修数学。
家里房子紧张,妈妈平时和她妹妹住在一间小屋的上下铺上,她的弟弟只能在客厅的角落搭一张单人床。妈妈住校以后,弟弟迅速占领了她的床铺,外婆顺其自然地拆掉了客厅的单人床,如果妈妈回家,只能在沙发上将就。
学校在城市的东郊,一个学期妈妈几乎不怎么回来,偶尔回来也是白天回来吃顿饭晚上回到学校——起码宿舍有她一张床。
学校每月补助30元的饭票,菜票得自己花钱买。自从到中师读书,除了第一个月外婆给了妈妈10元钱购买生活用品,妈妈再也没有要过家里一分钱。她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安排下当了一名小学生的 家教,每周上门辅导三次,周日上午指导学生预习下周的功课,每月15元的工资,学生家长还提供一辆自行车。
15元虽然不多,但是够妈妈一个月的菜票和日常生活开销。
本来暑假妈妈还想继续当家教的,却被外婆召唤回家给她的弟弟和妹妹辅导功课,外婆的脸色终于缓和了许多。邻居家的孩子也愿意跟着妈妈学习,外婆脸上自然有光彩,邻居们也知趣,直接给钱不好看,总是给妈妈买成衣服,裙子、皮鞋都有。
熬到三年毕业,妈妈被分到郊区的学校当老师,每个周末外婆都要求妈妈回去,并不见得是多想妈妈,而是给妈妈的弟弟和妹妹补习功课,并且要求妈妈上缴部分工资,并且美其名曰:“这些年养活你不容易,要学会感恩。”
就这样,妈妈18岁参加工作,每月一半的工资都要上交给家里,剩余的一半妈妈还要支付自己的生活费,买衣服都得计算着。
工作的第二年,妈妈参加了自学考试攻读经济学的大专课程,每年有两次考试的机会,过关12门功课就能享受大专待遇。
这个时候,有人开始给妈妈介绍对象,也有同事追求妈妈,可是外公外婆的态度很坚决:“即便结婚每个月也要给家里交工资。”
妈妈明白:只要自己在家乡一天就会被家庭继续盘剥!
妈妈用最快的速度拿到专科毕业证,暑假里在同学的帮助下,悄悄报名参加了西部志愿者的招工考试,被录取并且分到了一个边境团场场部学校当老师。
敢于抗争
当时西部的条件有限,学校都是平房冬天还要在各个教室里升火炉,宿舍也是如此。刚开始不得要领,半夜火炉熄火,妈妈没有少受冻。
工作一段时间后,彼此了解,有热心的同事给妈妈介绍的男朋友就是我的爸爸。当时爸爸刚从部队复员回来被分在武装部工作,爸爸喜欢妈妈的安静性格,而妈妈则欣赏爸爸的刚毅和阳光的性格,就这样互相欣赏的两个人终于走在了一起。
爸妈结婚的时候,大伯和大妈已经结婚好几年,堂哥也有4岁了,长子长孙备受爷爷奶奶的疼爱,况且大妈还是奶奶的远房亲戚,结婚后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个大院里,经济上帮衬是自然的。
我的出生并不讨喜,奶奶无所谓,而爷爷则严重重男轻女,早就给堂哥把高中的书籍买好了,人家望子成龙,爷爷则是盼着孙辈能在学业上更上一层楼。
我出生的第一个春节,爸妈抱着两个多月的我到奶奶家过年,爸爸抱着我走在前面刚进房子就把我往爷爷怀里塞:“老爹,抱一抱。”
原以为爷爷会热情地接受我,爷爷的回话刚好被后来进门的妈妈听到:“抱什么抱,丫头片子。”
奶奶看到这种情形赶忙迎妈妈进屋里,谁知道妈妈根本不为所动,站在爷爷面前不卑不亢:“老爹,话可不能那样说,你看重的不一定成才,你看不上的也不一定不成才,记住丫头片子也会长大的。从此以后这孩子跟着我姓张,她叫张晓忆,不配在你家过年,我带着我的宝贝女儿回自己家,也可以永远不踏进你的大门一步。”
妈妈说着就从爸爸怀里把我抢过来:“你在这过年我管不着,我要带宝贝女儿回自己的家。”边说边抱着我往外走。
爸爸急了,用宽大的肩膀揽住妈妈劝慰到:“别生气 别生气。”
妈妈抱住我定定地站在那里要一个态度,奶奶首先绷不住了,赶忙打圆场:“你老爹就那个性格……”
虽然妈妈给奶奶留了面子,但吃饭的过程中一言不发,除夕的饭桌上空气异常压抑,别别扭扭过完了除夕。
性格温和的奶奶体恤妈妈远嫁,上个春节除夕、初一、初二、初五和十五都邀请妈妈过来,可这个春节妈妈坚持在自己小家庭度过。
春节过完,妈妈的产假就到期了,妈妈决定请个保姆白天带我,可是爸爸始终不放心,奶奶又亲自上门看我,并且保证:“我现在身体还可以,白天把妞妞送过来,晚上再接回去就好。”
妈妈也不想把关系闹僵,毕竟这边没有亲人,于是顺坡下驴,就这样我从小到上幼儿园之前的几年里,白天在奶奶家,晚上被爸爸接到我们自己家。爸爸出差的时候,妈妈晚上下班住到奶奶家陪着我。
在奶奶家那几年也是小插曲不断,爷爷不但重男轻女还家长式一言堂爱冤枉人,有一次爷爷挂在院子菜棚里的温度计不见了,就想当然冤枉我拿走玩了。
“我没有拿!”妈妈教育过我,犯了错误勇于承认,被冤枉就要反抗。
“就是你干的。”爷爷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
“谁能证明是我干的,你找证明人呀!”受妈妈的影响,我小时候语言功能发达,反抗精神也是杠杠的,爸爸有时间对着我和妈妈直摇头,但心里是默认的。
搞钱不停止
在西部小城双职工家庭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爸妈一直是计划经济:妈妈的工资维持家用;爸爸的工资除了自己的零花钱其余都存着。
我上小学后,妈妈一直兼任班主任,每个月都有一定的补贴,自然上班时间要比其他老师提前半个小时。
寒暑假里,别的老师都在享受生活,可是我的妈妈却当家庭老师给小学生补课,而且语文、数学和英语同步进行,我从小就跟着那些孩子们一起学习。虽然很累,但妈妈补课的收入足以覆盖当月的生活开销。
女人对衣服、首饰和化妆品历来情有独钟,可是妈妈一直喜欢休闲装运动鞋,除了一条配夏天衣服的项链再也没有其它首饰,护肤品也是基础套装。
我上高中后妈妈也没有能力辅导我的功课了,索性去学校看住校生上晚自习,每个月也有不菲的补助。
就这样我到外地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家已经在市里购买了新房子,寒暑假里或者爸爸到市里办事住在家里非常方便,我寒暑假回来爸妈接我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妈妈管钱有一个原则:哪怕银行利率再低都存银行,不轻易和亲戚朋友家有过多的经济往来。
我家的二套房明明首付50%贷款十年,公积金覆盖后剩余的不多,亲戚们问起来的时候妈妈都说:“贷款压力很大,不节约都不行。”此后多年,也没有亲戚家开口问我们家借过钱。
大学毕业我到外地工作的第三年,妈妈终于退休了,爸爸还在工作状态,妈妈没有像大多数退休的同事一样过悠闲自在的退休生活,而是选择了再就业——在一家超市当收银员,两班倒,每个月休息4天。
有些亲戚看不明白有意无意调侃我妈妈:“真是财迷,那么高的退休金还去打工。”
妈妈总是笑笑:“忙碌惯了,闲不住。”
其实,只有我明白:妈妈早就把公积金余额和仅有的存款给我在工作地按揭了一套房子,妈妈的退休工资在还房贷。
反观我大妈一家,这些年一直在爷爷奶奶家里啃老,即便爷爷过世也是如此,有时候忍不住问妈妈:“老妈,你有没有心里不平衡?”
“不平衡肯定有的,都是爷爷奶奶的孩子,他们区别对待。不过反过来想想:如果一个人自身没有造血功能,靠别人输血只能维持生命体征,说不上体魄健康。钱是他们的给谁是他们的自由,只要不绑架我们小家庭的经济,我都不会说什么的。”
由于爸妈计划经济,开源节流,这些年不靠外援我们小家庭的经济一直处于良性发展。目前爸妈有自己的房子,我也节约了房租,偶尔爸妈还能到我这里小住,一家人温馨快乐不已。
爸妈虽然也希望我早点有自己的小家庭,但是从来不催婚,用妈妈的话说:“目前的社会结婚并不是女孩子的必选条件。”
亲情维护一下就好
从小到我上初中,从来没有听妈妈提过外婆家那边的事情,好像这个话题在我们家是个忌口的事情。可是我上初二那年的寒假里,妈妈突然提出要带我回老家,诧异中我和妈妈提着许多特产,坐了30个小时的火车到了省会城市,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有点兴奋也有点期盼。
下火车转长途汽车几经折腾终于到了外婆所在的城市,是舅舅接的我们,外公外婆也算热情,当晚还给我们在饭店接风。
当妈妈把红包递到外婆手里的时候,外婆没有丝毫推让直接收下了,可能在以前收妈妈的钱习惯了。
那个假期我跟着妈妈见了她好几个老同学,都对妈妈嘘寒问暖,有个阿姨还给我妈送了一条项链,对我也是关爱有加。
离开家乡17年妈妈终于和外婆一家在一起过了一个平静的春节,只是小姨嫁到了外地我没见到挺遗憾的。
让妈妈没有想到的是:妈妈请舅舅帮我们购买了回程的卧铺票,给车票的时候,车票里还夹杂着6元5角钱!意思再明显不过,妈妈必须拿出1000元的车票钱。
其实,妈妈妈妈早就在眼镜盒里放好了1千元现金,怎么会让舅舅出钱给我们买车票呢?
返回我们居住地的列车上,我问妈妈:“还会回来吗?”
“大概率不会经常回来,不过每年春节会给他们寄点过年钱就好,毕竟他们把我养大了。”
妈妈对外婆家家只是用金钱来维持,对奶奶家的事情也很平淡。
奶奶晚年是和姑姑一起生活的,住院什么的,只要爸爸在家妈妈就不插手,爸爸忙不过来的时候,妈妈也会给奶奶送饭或者陪护,仅此而已。
充实的退休生活
妈妈以前读书比较多,那时候忙于生活、工作,只输入没有输出过,办完退休手续再就业过程中,工作相对清闲,于是妈妈在自媒体上开启了写作生涯。
先是在某条上写写家常理短,后来转战到简书平台,用心记录生活和感悟,所见所闻所想所思都是她码字的素材。
终于熬到爸爸退休,妈妈也终止了再就业生涯,他们立马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背包旅行。然后生活又趋于平静,妈妈在家看书码字、锻炼身体,爸爸和同龄人下象棋、散步,他们的生活井然有序。
我和老公办完婚礼,我们两个就邀请爸妈到我们所在的城市小住一段时间。
妈妈迅速占领了厨房,爸爸负责采购,除了做有营养的早饭,妈妈还给我们准备爱心便当当午饭,每顿饭荤素搭配,一星期五天都不重复的。
爸妈有自己生活,刚开始我们周末邀请他俩,还和我们一起出去玩,后来周末他们两个习惯性自由行动,探索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体验风土人情,品尝美食。
妈妈虽然出身让人心痛,但是她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平,而是积极自我拯救。
岁月的磨炼让妈妈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勇于走出困境;学会反抗;不停止挣钱;平静的心态维护亲情;有一个充实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