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黑客增长》笔记

2017-09-15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是辣条

今天开始阅读《增长黑客实战》这本书,

因为我也很想解决一个课题:

在目前互联网的现状下,

流量红利变得不再明显,

烧钱也换不来用户增长,

线下门店的流量成本反而低于线上,

这一切都表明,

互联网因渠道获取的便利性的红利已经大大的减少了,

因同类产品数量稀缺而具备的需求饥渴度和关注度也在大大的减少。

创业公司的获客,已经成为了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目前的互联网创业状况是:不缺好的产品idea,不缺优秀的产品实现团队,也不缺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最缺的是面对互联网更新迭代的产品潮流中,如何快速获取到低成本、高精专的用户流量的方式与方法。

在获取低成本、高净赚的用户流量的方式方法中,

最不可取的就是粗放式的运营方式,

最有潜力最值得看好的则是:内容+定向用户的精细化运营,数据 + 技术驱动。

数据 + 技术驱动,讲的是利用工具,科学有序的追踪任何增长,并求得规律,进行复制。

这本书的作者从一开始就明确指出他认为的几个普遍误解:

把购买流量当做增长本身。

我再加一个:把兄弟或母公司的平台流量贡献,当做自己的增长本事。

自上而下的决策,老板说了算。

这一点在互联网公司已经改了很多。

重视非技术运营,粗放的消耗人力与资源,进行不可复制的运营活动。

这一点超级赞成,这也是我一直想说但总结不到位的想法。运营是有技术含量的!

产品迭代过分的强调快、快、快,却忽略了数据收集这样重要的经营数据积累与分析的事。

这也是我体验最强烈的意识弊端之一。数据是可以指导经营的!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必须是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

A / B测试

底层基础设施不完备,信息流动分享机制闭塞。

一个好的产品,或者一个产品进入一个好的状态,是具备传播驱动力的,我们应重视这一点并让产品自拥产品分享与信息流动的能力。

在提出以上质疑下,作者这本书主要讲解了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我的产品很难取得爆发性的增长?

凭什么别人只花费少量的代价,而我不得不疯狂的烧钱?

有没有一种低成本的试错,并海量获取用户的手段?

怎样操控用户是合理合法并且能让用户不反感甚至是愉悦的?

如何设置增长的指标,并驱动团队拼命冲刺?

有哪些值得一试的免费工具资源?

第一章 检验商业计划

创业是持续而反复的构造,转型是一种常态

庞大的野心需要现实的产品来支撑,

当你幻想出登天造地、体量庞大的商业实践模式时,你称这个为高大上的“平台战略”,

可是当产品上线时,却找不到第一批种子用户。

而这个时候,却把获客与增长的压力,扔给了市场或运营。

于是这样永远发现不了伪需求。

你的创意无足轻重,

或者说你那些与当前行业美好大词结合的华美虚华的商业计划包装文案,

其实就是自己YY出来的东西,

实际上就是:你把自己的小点子经过一道华丽包装,就自认为这个点子变成了翻天覆地的突破革新。

很有可能这个点子,就是一些愚蠢的玩意。

不保持一定的平台更新速度,

不以一定速度保持内容更新,

不让用户看到的内容页面保持一定的动态饱和度,而是空空荡荡的,

这些情况,对新用户都是一种驱逐。

这浮躁的互联网创业环境里,

商业模式已经发展为 TO C  、TO  B 、 TO VC。

之前我对自己总结:做的要比说的好,说的时候我的思绪过于碎片化、无序结构。

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还是自己不够牛,

因为我对很多思路与构想,都没有真正的做过思路的整理工作。

写文,则是整理思路的一个利器方法。

网易理财是 online to C 的理财平台,

而carfree是offline to C的汽车共享平台。

offline就决定着我们需要去线下做运营、市场、服务提供,所以运营的主要方式、运营的战场与工具都是不一样的。

运营的战场不是大一统的,而是分散战场的。所以需要逐个击破。

用户级产品标准

Saas产品标准

?

这2个是怎么划分的?定义边界不是很清晰。

精益画布

问题:最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解决方案:产品最重要的3个功能

关键指标:应该考核哪些东西

独特卖点:用一句阐明并引人注目为什么你的产品值得被使用

门槛优势:无法被竞争对手轻易复制或买去的竞争优势

渠道:如何找到客户

客户群体分类:目标客户

成本分析:争取客户所需花费、销售产品所需花费、网站与人力花费

收入分析:盈利模式、客户终身价值、收入、毛利

在别人对自己的活动、思路、方案、产品提出一些质疑或意见时,

别把对想法的质疑,看做对自我的不尊重

人们总是捍卫大脑中已有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当想法已然落地成为实际产品,遭遇市场的质疑或者建议时,更倾向于顽固守旧。

但明智的人,懂得自我的局限性,敢于审视自我,敢于承认之前想法的错误,懂得接受市场运作的自然规律。

敢于放弃沉没成本

在这个市场上,占据先发优势,在早期就大量投入,通过烧钱补贴来替代产品核心价值,利用产品先发的红利,打造出产品的泡沫增长率与牛势,但很快就找到机会全身而退获取VC利润,这样的投机者越来越多。

所以,理性的创业者,更应该在一切尘埃落地时伺机而动。

高速增长,不等于这个商业模式时可规模复制的。

UBER的付费增长框架

先补贴获取到司机,即便空车行驶也给予补贴。

然后采用事件营销、补贴乘客、免费乘车机会,吸引客户,让空车填满

然后保证5分钟内叫到车,司机提供标准优质的服务,把用户从获取补贴贪图便宜,升级成了体验更好且更为便利的一种叫车服务。

再次,当响应速度与服务质量明显高于竞品,用户使用规模与频次能够说明用户已经依赖并信赖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溢价方式进行供需调控,以及盈利。

追求新增与留存,牺牲营收

在做获客时,不能依赖于极低的用户说服成本,即金钱补贴。

这种增长率,不是服务本身的增长率。

这样的用户,是要扰乱我们目标用户群体的把握的。

追求留存与营收,暂缓新增

不能放弃扩张

追求新增与营收,放弃留存

捞一笔是一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