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春》
天空灰蒙蒙的,天气预报说今天会是中到大雨的天气。百无聊奈之计,我随手拿起了桌上放着的一本朱自清的散文。无意之中看见其中一篇《春》,也勾起了我上学时的场面。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绘声绘色,我们在下边听的昏昏欲睡。今天再看到这篇文章时,对于作者是谁?作者描述了什么样的主题?作者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也产生了无限遐想。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又重新看了一遍眼前这篇文章。
《春》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当时不知其意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背诵而背诵,今天当我在看见这篇文章的时候,才感觉这篇文章的精彩。也不由得不让人多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开头作者就写到盼望着,盼望着。两个盼望着连在一起,传达出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急切心情。春天来了,会是什么样子呢?作者写到一切就像刚刚睡醒的样子,水涨起来,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月。让人边读边自己勾勒出一幅绝美的春景。
紧接着作者借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将春风比喻妈妈的手。让读者细细品味风的气息。风中不仅有泥土的气息,还混着青草味,夹杂着花香味。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使人不自然的在脑海中呈现出鸟语花香的景色。
有了春风,作者自然也不忘记春雨。作者写到雨是最寻常的东西。一下就是两三天。像花针、像牛毛、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用树叶子却绿的发亮,小草也青的逼你的眼。你看,寥寥数笔,一幅优美的水墨春雨图就呈现出来了。
雨过天晴之后,天上的风筝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家家户户老老小小的人都出来了。出来干什么呢?舒活筋骨,抖擞精神。春天的景色怡人,让人更多的感受到春天的喜悦。
最后作者用三个排比句,分别把春天比喻为刚出生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其中娃娃重头到脚都是新的。小姑娘花枝招展。小伙子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让读者自己寻味春天的景色。
这就是作者用充满跳跃文字,勾画出春天所有的景色,草绿,花开,春风拂面,细雨绵绵,鸟语花香,充满生机和活力,给人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