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读书

筷子‖阅读过去是为了应对未来

2018-01-07  本文已影响73人  柳和梁

                  阅读过去是为了应对未来

                    2017,我的年度好书


        年底读《经济观察报•书评》年底致辞的时候非常的感慨,个人觉得的是关于17年最深刻的总结。文中写到“当我们乘上时代的列车狂飙突进,我们的个人情感与命运,判断与良知,都很难从时代的噪音中冷静的抽离。”时代如此,如我蝼蚁这般的小人物,在这亢奋的焦虑的沉默的时代年份中又能如何?年底从帝都回来后这种感觉由为强烈。做为个体,如何在这个国度飞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立足,是我整个年底一直在阅读的主题。秦晖的《南非的启示》展示城市化中这个国度如此不怕丢失灵魂飞速发展背后的真相;译文纪实《女性贫穷》展示城市化后贫穷的代际遗传;还有同为译文的《穷忙》则揭示我们一直的秉信的,辛勤工作的人不应该是穷人是多么的荒谬;而国外观察者比我们更早更真实的记录我们本该我们关心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十亿城民》的《落脚城市》到底是谁的城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阅读《城中城》、《双城故事》、《被信仰与被遗忘》这样的书籍会发现,我们的命运与故事中的小人物将会别无二致,他们的过去和现在将会是我们的未来。

        这一年,读了87本书,但要从中选出十本,并被冠以好书之名,其实还是蛮困难的。难的原因,首先是标准,好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其次是数量,为什么是十本,而不可以是七本或八本。还有为什么要选年度,阅读不已经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了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思来想去,最后觉得还是列一份清单比较好。87本,勉强一下十选一,就9本吧。至于好的标准,那就是在年底回顾的时候,仍能让我记忆犹新,并伴随有再读一遍的冲动。而之所以需要一年一度的总结,个人给出的理由是,在如此匆忙、焦虑的时代和生活中,普通如我这样的人,活的要有一种仪式感,借着这份仪式感得以短暂的停留,能回顾过往,就不失为一种自省。

        总结了这一年的阅读而选出的这9本书,有6本在17年的不同月份都有写文章推荐过。没有书评的3本中,其中2本或是套,可以说是一个人得作品,那就是卜正民,在16年的时候,我写过他好多次。不得不说的就是剩下这一本,也是17年读的第一本书,年初的时候,并不觉得是本好书,年底当我关注“城市化”的时候才发现,在国内这这个主题领域,没有比这边更好的著作,不得不从头再度一遍。

        依我个人的阅读口味,这9本基本上是历史、非虚构和阅读这三个主题,以阅读先后为序。当然,历史最多,占有一半。对我来说,阅读过去是为了应对未来。

一、《大国大城》

陆铭/上海人民出版社/豆瓣评分:8.8  /阅读时间:1月2日  止

        那本不得不从头再读的,错过的好书就是这本,陆铭的《大国大城》。年初不喜欢可能是书中有太多的数据、表格、图例,感觉太像一份政府工作报告。而年底又突然喜欢了,大概是那些藏在数据、图例背后的观点和思想,在这个领域,目前找不到第二本。

        在帝都回来后,我写的文章《北京,不欢迎你》中写过:“陆铭在《大国大城》中说,面对‘大城市病’,我们应该整治的是这座城市和及其赖以为生的种种不平衡、不公正,而不是里面的人。”整本书都是立足于一个个人,去思考城市发展这个问题。面对帝都清理“欠高端”人群,帝都的“城市病”是因为城市太大嘛,这本书的观点是,恰恰是因为还不够大,人为规定一个城市的人口上限是非常愚蠢自大的行为,正确的做法是预估人口的增长情况,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加把劲,提前做好准备。而像这种有理有据有力的观点,在书中层出不穷。

        “中国的问题,一向有两种原因,一是不明白,二是装糊涂。”作者反反复复提及一次本应该是常识的一些观点,不是啰嗦,反而是可贵。一个有良知的理想主义的读书人,将自己领域内的事情做到了最好,给出了明确的观点,而这些观点本应该是解决当下现行问题的最好方法。感谢这样的理想主义者。

哈佛中国史

二、《哈佛中国史》

[加拿大]卜正民  等/中信出版社/豆瓣评分:8.7  /阅读时间:1月29日  止

        这套书从16年开始,读了有小半年。全套六册408元,当年被我175元抢到后,沾沾自喜了好久。这份喜悦一直带到了年初,总算是全部读完了。我个人是非常的喜欢,但每当我试图推荐这套书的时候,总会有人非常的不肖,为此我深表理解与表示同情。我不止一次说过,这套书是用来刷三观的,当下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东西砌成一堵堵墙,阻挡了我们看世界的目光,而只有像“哈佛史”这样的书籍,才会带有穿墙的魔法,带你看见墙外的世界。

        它不像一套历史书,至少不像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书,但值得拥有。

三、《二手时间》

[白俄]阿列克谢耶维奇/中信出版社/豆瓣评分:8.8  /阅读时间:1月31日  止

        年初的时候我写过下面这样的书评或是想法。

        《二手时间》上过16年好多个好书榜,除了作者是诺奖得主,翻译是文化名人吕宁思,这些光环因素外,对国人来说,感同身受怕是许多人看到本书的第一感觉。虽然对我来说这个词不太合适,但我也确实很熟悉,身边都处充斥着这样的人,躲都躲不掉。“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记住,若恶势力在全世界获胜,要被追究的首先不是恶方的驯服执行者,而是善方的清醒服务者。”就像作者说的,“他们就是我自己,是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父母。”而现在的我们何尝不是,“平庸的恶”同样也是助纣为虐。“乌托邦不肯能变成现实”,我们谁都清楚,只是欺人并且自欺的假装罢了。关于这个系列我手头上还有《古拉格,一部历史》、《耳语者》、《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锡皮娃娃兵》都压了很久却一本也没读,17年估计将会是重点阅读对象。

        固然,苏东聚变依然是我很重要的阅读主题,但现在,到年底了,年初列的这份书单,一本也没有读。

四、《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

[加拿大]卜正民/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豆瓣评分:8.5  /阅读时间:2月27日  止

        不管我们有多么的不喜欢,但国外汉学家却总喜欢把中国史至于世界史的大背景下书写。也不管我们有多么不适应没有帝王将相的中国史,但国外的历史学者适合更喜欢书写小人物的故事。正如卜正民自己所说:“我自己的研究方式是从社会底层看历史发展,重点是明代社会和平民生活的日常。”

        而这本书就是这样的历史“卜正民凭借他那高超的叙事技巧,把官员、游人、外交使者、砖瓦匠、商人、纺织工人、妓女等各种人物及其故事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社会世相,同时保有学术写作的严谨与深刻,对明代文化、社会的洞见仍令人有所启发。”

译文纪实部分系列

五、《东北游记》

[美]迈克尔.麦尔/上海译文出版社/豆瓣评分:8.3/阅读时间:3月19日  止

        何伟对许多写作者来说,真是一个可怕的不可逾越的高度。何伟之后,非虚构写作的海外中国研究,谁会是下一位继任者?如果现在有,迈克尔.麦尔,梅老师,目前算是最接近的一位。

        参见三月份书评《春天不是读书天》。

六、《万历十五年》

[美]黄仁宇/中华书局/豆瓣评分:9.0/阅读时间:5月11日  止

        经典需要反复阅读。

        参见五月份书评《《万历十五年》高育良都没参透,何况我们》。

七、《海与帝国:明清时代:讲谈社•中国的历史09》

[日]上田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豆瓣评分:7.8/阅读时间:6月7日  止

        对我来说,这又是一套刷三观的历史书。全套共十册,568元,这样的价格我是买不起的。幸好有Kindle,目前还剩一册,这套书也就算全读完了。而之所以单列在豆瓣评分并不算太高的这一册,除了受“道长”演讲的影响外,以一个我完全陌生的视角和全新的信息讲述熟悉的历史,这本书给我认识的洗礼,不亚于《哈佛中国史》。

        部分参见七月书评《不读书,走再多的路也只是邮差》。

八、《日本新中产阶级》

[美]傅高义/上海译文出版社/豆瓣评分:7.8/阅读时间:8月16日  止

        旁边就是高速公路,而我们非要摸石头过河。

        参见八月份书评《当我们谈论生活时,我们该谈论什么》。

部分关于书的书

九、《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日]斋藤孝/江西人民出版社/豆瓣评分:7.2/阅读时间:9月22日  止

        读书的个中滋味,还得自己体会。正如豆瓣简介所言:“网络让我们漂流在信息海洋的表面,而阅读带我们向下深潜,汲取深藏水底的精神清流。”

        对我而言,阅读是我认识自己和社会的方式,而阅读过去是为了应对未来。

        参见九月份书评《关于读书,关于书的书》。

筷子于锦界

2018年1月7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