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晨读感悟|拖延症的好处有以下三点,你造吗?

2017-10-18  本文已影响142人  扫地_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曾经作为一名资深的拖延症患者,也深受其害过一段时间。

特别是大学期间,那时候深受成功理论毒害,励志成为有为青年,于是懂得,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比别人跑的更快,制订了一系列的计划,计划是有了,可是总是拖着完成不了,即使完成了一次,下一次也就坚持不下去了,于是,我成功的从一名励志青年变成了一位拖延症患者。

你还真别说,现在想想,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真的很舒服!

之前我也以为拖延或许是一种病态,我们总在某个时间节点突然打满鸡血,想要做出改变,然后又在之后某个节点把这件事一度搁浅,生命被这样匆匆的消耗,像冬日烈阳下的野草,好不容易直挺了茎叶,一滴雨水就让折了腰。

我们多多少少都被拖延症折磨过。

比如订好了七点起来跑步的闹钟,我们要拖到八点再起来,再看看朋友圈,刷刷微博,就已经九点了,望着窗外的太阳做个深呼吸:明天再去吧。

不仅是生活中,工作中我们更容易产生拖延心理,领导安排了一份任务,大多数人不会选择立马动手处理,总是等到最后期限的时候再匆匆赶出来。

说了这几点,有人要说了,你说的好处去哪了?不急不急,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①满足本能需要

其实你们想过没有,正是因为拖延症满足了你们的某种本能需要,所以你才会摆脱不了它?

人类的大脑其实是“认知吝啬鬼”。人们在思考时,只思考他们感到必须的内容,不愿做过多的思考。

一个人宁愿坐在一堆钱上挨冻,也不愿花钱再买一堆煤来取暖。我们每个人都宁愿保留着心智能量和处理容量,不愿消耗太多,除非真的必须那么做。

从本能反应出发,每个人都希望通过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获得满足自己的享受的生活方式。在完成一件事,尤其不是自愿的事情时,你本能想法就是:要睡眠,要娱乐。

而这些方式,都是通往直观享受最便捷的道路。

②带来成就感

我们有拖延症,但我们不是不生活不工作,我们也试过掐着点完工,也尝试过没有按照计划却依然完成目标的时候。

潜意识里虽然我们认为拖延症不好,但是我们依然无法拒绝,只是因为我们隐隐从上一次的拖延体验中感觉到了成就感,我们认为这一点拖延对自己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有点不要脸的性质?恩,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不要脸,我们才会一次又一次的陷入拖延的漩涡。

虽然我们享受到了短期的成就感,却可能为未来付出沉痛的代价。

③提高愧疚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所以时常让人感受到愧疚感不见得是件坏事。

愧疚感会让我们更认真的生活,会放大我们感受世界的能力,让我们更轻而易举的吸收到来自社会的正能量。

还记得我每一次犯了拖延症,都会像个孩子一样耸拉着脸,内心惭愧不已,可惜我心太大了,睡一觉就忘的一干二净了...(这段内心戏略过)

如果拖延症有程度区分,那么当拖延症达到一定境界,愧疚感也就会达到饱和,致使人们一定要去做出新的一轮改变。

偶尔的拖延虽然是一种放纵,而且也可以给我们接下来的计划带来督促积极的作用,因为我们要用加倍的努力来弥补这一次的损失,用老人说的一句话:事情发生就发生了,都要更加努力认真的生活才好。


拖延症有的治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首先应该对自己内心坦诚,拖延症不是一个否定自我的原因,而且找到拖延症所能带来的真实需求,并勤加思考。

就比如,有人早上总爱赖床,如果原因是因为太累了,那就早一点睡觉;有人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如果原因是因为太懒了,那就给自己列好日程表,如果提前完成任务对自己进行奖励...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心理学之所以是一门学科,不仅是因为心理所要形成一个模式会有各方面因素,还因为心理上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认清楚内心,找准自己的需求,你也可以摆脱拖延对你的阻挠。


文/小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