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持证上岗4—给孩子自信(下)
做父母的,除了要接纳孩子,还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
可能你会觉得奇怪,孩子难道会认为自己是个坏人?是的,没错!
因为小孩子没有客观的自我评价能力,一些父母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很容易就脱口而出一些负面的评价。比方说笨死了,我看你这个样子,将来就是要扫大街的。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听了很可能就记在了心里,并且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出租车司机,他说这辈子最恨的人——就是老师。他说,那个老师当年说他笨,挖苦他,还讽刺他的父母和亲人。这样的评价让这位司机,没有心思好好学习,也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最后只能来当这个出租车司机。这个司机还说,我现在要是看到那个老师,我真想开车撞死他。
让人吃惊的是——
这个司机已经快40岁了,对童年时期的老师却依然充满着仇恨。试想一下,如果当年的那个老师没有挖苦他,而是鼓励他,理解他,也许这位司机会有不同的人生。
朋友自拍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有一个核心的概念,叫做自我概念。
什么是自我概念?
你认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是什么样的人。你认为你是个好人,你就会像好人一样生活;你认为你是个坏人,你就会像坏人一样生活。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就有必要也有责任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一个好人,是一个聪明的人,是个有希望的人。
当然,我们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而不是意味着完全不批评孩子。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教育意义上的惩罚,不是打骂或侮辱,而是一个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唤醒责任感的过程。
明智的父母会首先看到孩子的优点。而不太明智的父母看到的都是缺点。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让孩子拥有自信呢?
第一,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一个男孩子大约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上课的时候突然拿起同桌女孩子的手亲了一下。那个女生嚷了起来,老师,他耍流氓。老师就在班上说他了,说你怎么这么流氓啊,大庭广众之下侮辱别人的。那个男孩子头一下子就低下了。然后同学们就叫他流氓,他的外号就成了流氓了。这个男孩长大以后很难跟女孩子正常的沟通交往。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就叫做贴标签。
案例中的男孩儿,别人说他是个流氓,这就给他贴了这个标签,他心里觉得自己是个流氓。
第二、帮助孩子反复成功。
过去我们总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实际上,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你想想看,你老说孩子的缺点,孩子见了你就条件反射,一见到你就知道你要训他,一见到你就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一见到你就产生戒备,这种教育已经注定失败了。
反复成功的孩子往往会形成正向的循环,变得越来越自信。所以,作为父母,当我们发现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可以给予鼓励,多让孩子拥有成功的体验。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在体验中得来的,不是我们夸她“你真好、你真棒”就行了。
孩子真正相信的时候,一定是他看到自己在体验中获得了成功的时候。
信任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是一种成长的动力,当孩子得到信任后,就会有一种底气。
父母要发自内心的接纳孩子,让孩子相信自己。
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