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天才也没有绿灯特权
当吉尼斯世界纪录被一次次刷新、奥运会记录被一次次打破时,就意味着人们的潜力是无限的。
人们经常会有三种错误的思想:基因限制、足够长的时间、足够努力。
一、对天才的恐惧,限制了努力的空间
小学课文中学过爱迪生的这么一句话:“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爱迪生此句名言的后半句更为关注,“但那一份灵感往往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人们开始为失败找理由,认为灵感是成功之源。但从爱迪生后期的采访中不难看出,大多数人都曲解了爱迪生的意思,灵感是基于一次次的尝试得出来的大脑必然反应,而非来自于先天性的天才基因。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2022年冬奥会的“顶流”——谷爱凌。无数采访和报道将她冠以“天才少女”“人类高质量女性”的称号。但当记者问起谷爱凌:“你觉得天才和努力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她回答:“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天才,我觉得天才就是非常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甚至是不重要。”她认为天赋能帮助自己在起步阶段速度快一些,但最重要的是努力。
而印证谷爱凌这个观点的就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一个自小被认为是神童的少年,在不继续接受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后,最终沦为普通人。
正如谷爱凌所说,天赋可能在入门起步更快一些、家庭环境氛围更浓厚一些,但绝不可能成为决定成功的关键。
二、推翻“一万小时理论”
“一万小时理论”是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出的。但经过大量实验证明,“一万小时理论”是没有可靠的科学根据的。“一万小时理论”要么会使追求成功的人望而却步,要么会使人无目的地只追求时间的付出。
三、学会“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分为刻意和练习,练习是基础,刻意是方向。“刻意”的关键在于有明确的目标、有专注的精力、能够走出舒适区。在找到明确目标后,能够遵循“3F原则”,即专注、反馈、改正。为什么有些患有自闭症的人能够在某些领域有着较高的成就?因为他们专注。通过反复的练习,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然后再反复练习,直到能够极其熟练地掌握并灵活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遭遇“瓶颈期”,但要始终保持动力,打破意志力障碍,让练习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