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共济会散文成长励志

你只是缺乏安全感

2019-01-20  本文已影响2人  杨纯

                                                                       (一)

 “你只是缺乏安全感。”这是一直以来,常听人对我说的一句话,而最近出现的频率似乎有点高。一开始,我为这句话深深动容,觉得自己身上所有的缺点和“不合群”瞬间都找到了“原罪”。自此,每次莫名的情绪间歇性发作之后,我都会自我安慰,“都是缺乏安全感惹的祸。”

可是,这种借口用得次数多了,连我自己都觉得过分牵强。感觉就像每次生病,都会听到“多喝热水”的关切一样。而且,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其实一直以来我并不清楚所谓的“安全感”到底是什么。

查阅了一些资料后,被生涩难懂的心理学概念绕得晕头转向,甚至比之前更懵了。不过,无意中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安全感是尘埃落定的安稳,不离不弃的笃信。”我心里似乎有了个模糊的答案。

前段时间,一朋友约我,说她的闺蜜想和我聊聊。以前见过朋友的闺蜜几次,但或许因为我俩都属于比较内敛的人,所以并没有怎么深交。不过,朋友总在我面前聊起她,所以对她这些年的经历我多少了解一些。

上次见她已经是两年前了。当时因为工作调动,也为了结束一段感情,她去了外地。她那时的工作调动多少有点被“下放”的意思,但即使在作为旁人的我看来,于当时的她而言那却是一个重新开始的契机。虽然总算结束了一段不愿再提及的感情,但听朋友说,这两年她也经历了不少波折。后来她遇到了一个和她彼此相爱的男人,终于在颠沛中寻得了一份安稳。

以前读小说的时候,会读到这样一种女人——“看着会让人心疼,不自觉有想保护她的冲动”。我一直想不出这样的女人长什么样子,直到我见到朋友的闺蜜。

那天见面,虽然她嘴角挂着浅浅的笑容,但她的眉头和眼角依然有掩不住的倔强与疲惫。她的神情还是和两年前一样。总觉得她身上有一种凉薄的淡然,像一道隐形的屏障,会让人自觉与之保持距离。所以,当朋友告诉我,她想和我聊聊的时候,我多少有些吃惊。

一开始,她似乎有点后悔约我见面,看出她的犹豫,我也就没主动问,只是东拉西扯的闲聊。朋友是个急性子,于是先替她开了口。她这才接过话茬,继续说了下去。

“我们每个人都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我觉得这句话是对她这三十多年人生最好的诠释。而她之所以找我聊天,是因为对这句话的前半句过分执信,一直认定“宿命”是无法挣脱的枷锁。其实,这也是这些年以来她绝大部分痛苦的根源所在。

我之前说过,我做不了任何人的人生导师,也没办法给任何人正确的人生指导,但我知道,他们之所以找我聊天,是因为他们心中已有答案,或清晰或模糊,只是需要一个旁观者为他们拨开这最后一层薄纱而已。所以那天我也没给她什么实质性的建议,而只是对她说,“这些年你付出的已经足够多,如果他们也爱你,就不应该再对你苛求。如果不爱,你也无需愧疚···是时候该让自己幸福了。如果你真的对自己负责,真的爱他的话,就不应该戴着这副枷锁和他一起步入婚姻。”

她还是那样的消瘦,她的神情依然淡漠而倔强,但不知道是不是被泪水洗净了积压已久的伤痛,那天分开的时候,我在她眼里看到了一丝光亮。

后来,听朋友说起,她斩断了与过往伤痛的纠绊,终于可以坦然的拥抱生活。

而一直以来,她的朋友们都觉得她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二)

                                                         “安全感是尘埃落定的安稳”

在《只有时间知道》一书里,作者提到了“基因决定论”,即人从胚胎伊始就有了自己的序列号——DNA,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个性,并通过这个个性影响他/她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据此观点,John Gray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Men are from Mars, Women are from Venus)里提出的关于两性本质差异的观点就更容易理解了。

“Men are motivated when they feel needed, while women are motivated when they feel cherished…A woman should not be judged for needing this reassurance, just as a man should not be judged for needing to withdraw.”(男人的动力来自于被需要,女人的动力来自于被珍惜···女人有这样的需求不应该受到评判,正如男人需要空间时,也不应该受到指责。)

张小娴写过,“每个女人都想要安全感,都用各种方法想要得到安全感,可无论我们多么努力,无论我们拥有多少,到头来还是觉得没有安全感。”当然,我并不完全赞同张小娴的看法,因为这句话里多少带着“宿命论”的腔调,有太浓重的认命的无奈。我觉得,这就是它和“基因论”最本质的区别所在。

“表面上看,基因决定论让人的生命很受束缚,如果整场人生都被谱写好,似乎就没有了折腾的必要,其实恰恰相反。人不能跟无形的力量对抗,正因为有这么一个无形的力量,所以你心中永远存有敬畏。但人生的广度还要靠折腾才能变宽,你攒足所有的力气在能折腾的年纪里四下伸展拳脚,把自己的世界折腾得大一点儿、再大一点儿,因为这就是你要待一辈子的世界啊。”(《只有时间知道》)

因此,在我看来,对于“安全感”的解读的前半句——“安全感是尘埃落定的安稳”,指的是接纳真实的自己,但不执拗于人生的局限性,然后从“心”做出选择,努力,坚持,最后坦然接受。“因为是自己折腾出来的世界,所以发生任何事也觉得理所当然。”

                                                                       (三)

                                                       “安全感是不离不弃的笃信”

复旦大学知名哲学副教授陈果有一节名为“把我说给你听”的视频课,在课堂上她提到曾被学生问过一个问题:“别人喜欢自己和自己喜欢自己哪个更加重要?”她当时的回答是:“两个都重要。”但是,事后她认真思考一番,觉得那个回答并不妥当,于是她给出了新的解答。

“别人喜欢你和你喜欢你自己都很重要,但是,当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你喜欢你自己更重要。

我希望大家了解一个真相、一个事实:不管你活成什么样,不管你多优秀,多完美,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哪怕你很糟糕,也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所以请你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不管你活成什么样,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

结论是,当你活成你自己,当你活成真实的你自己,还是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但是,你会更喜欢你自己。

当你活成真实的你,你有很多缺点,人都有很多缺点,当你活成真实的你,还是会有一部分人喜欢你,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不喜欢你,但是喜欢你的人里面多了一个很重要的人,你会喜欢你自己,这是一件非常非常美好的事情。”

所以,“安全感是不离不弃的笃信”指的不是寄希望于家人、爱人、朋友或社会的始终相依与陪伴,而是深信,即便自己满身缺点,即使全世界都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只要不伤害别人,“我”都会对自己不离不弃。

因为接纳了真实的自己,不执拗于人生的局限性,相信只要折腾不息,人生就会变宽变广,而不论生命最后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自己都能坦然面对,因此,内心有了“尘埃落定的安稳”。也正因这份安稳,才有勇气和底气对自己郑重承诺,“此生,不论经历多少风雨坎坷,不论看尽多少狼狈懦弱,对你,我会不离不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