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阅读、写作经验交流

理论联系实践:如何更好的阅读与写作?

2017-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初晓1006

文|轻禅

阅读、写作,这两项技能几乎人人都要用到,也几乎每天都要用到,对于有点文化的人来说,阅读与写作和吃饭睡觉一样,似乎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这其中有绝大多数人,只是单纯的阅读与写作,没有理论支撑。曾经的我也是这样,后来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方法,但这些真的对吗?说实话,我没想过。

直到遇见《耶鲁大学公开课 : 文学理论》这本书,我才渐渐明白,原来自己阅读的某些方法与其中介绍的不谋而合,当然也有一些我并不知道。至于写作,虽然写作有四年光景,自己也研究出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但还是太过浅薄。

那么,《耶鲁大学公开课 : 文学理论》究竟是怎样一本书?诚然,书名已经点明了,这是耶鲁大学公开课,讲课的人也就是本书的作者保罗·H.弗莱。

保罗·H·弗莱,耶鲁大学英美文学系威廉·兰普生讲座教授,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研究专家。著有《华兹华斯和关于我们是谁的诗歌》《为诗一辩:关于写作需要的沉思》等。《文学理论》一书内容主要是作者在耶鲁大学开设的文学理论课改写而成,在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20世纪文学理论的主流,包括阐释学、形式主义、符号学和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心理分析方法等理论。而讲述这些的目的,不过是为了阐述什么是文学,如何理解文学,文学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而对于读者来说,阅读这本书的终极目标就是能够利用理论更好的阅读与写作。

1、《文学理论》与阅读

一直认为,阅读是需要沉淀的,当翻开一本书,从头至尾的阅读,合上书本,如果脑子里一点东西都没有留下,那么阅读就是失败的。因此,在阅读时候,需要用心的去品读文本,这也就是《文学理论》一书中说所讲到的阐释。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阐释的过程,简单来讲,阅读一本书,最开始的时候读者有一种感觉,继续阅读下去,或许会是另外一种解读,当阅读结束,可能还有其他的感觉。这不难理解,因为阅读一部分并不能够知道后续的内容。

比如读任何一本小说,作者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主人公的外在形象,他或许很风流,或许很任性,或许很高冷,读者可能有一种感受:主人公不讨喜。但随着阅读,作者展现出来主人公另外一种形象,颠覆了读者的认知,一个高冷的主人公可能帮助了一个穷人,读者于是开始有点不理解,或者会对主人公产生好感。如果故事继续下去当面对艰难抉择时,主人公为了救助别人而牺牲了自己,那么读者或许会对主人公产生崇敬之情。

这就是对于小说文本的阐释,对于其他文本来说也是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说,碎片化阅读严重影响了现代人阅读。去年,熊浩在《我是演说家》决赛时的演讲就是关于阅读的,《为时代发声》一稿中,他提倡现代人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当然阅读并不是单单的碎片化阅读,而是要阅读书籍。他这样说:“老子的《道德经》五千个字,卡夫卡的《变形记》三万个字,那些最晦涩的,比如像黑格尔的《小逻辑》三十万字。”如果将碎片化阅读的时间用来阅读这些书籍,收获将会颇丰。熊浩说:“我们必须要重新捡拾起阅读的习惯,我们必须要重新恢复起那种求学的兴致,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真正成熟健朗,最后精神成人。”当然,这个阅读是系统的文本阅读。

我想,这就是熊浩为什么这样说的其中一个理由吧。

阅读,有时候还是需要与时代、历史相结合。每一个国家、朝代,一个国家不同的时期所涌出的作品也是不尽相同的,这每一部经典的作品都深深打着时代的烙印,与时代脱不了关系。因此,阅读时,有可能不理解其中的某些道理,但若是结合历史、时代,或许就能够轻易解读。

前段时间读《伦敦雾》,书中提及了很多作家,其中最为出名的自然是狄更斯,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围绕“雾”来描写,为什么这样?如果不了解历史,或许还以为狄更斯非常喜欢雾,但实际上,狄更斯所处的时代,英国伦敦整个被大雾包裹,加之工业的发展,雾所呈现出来的是浓黑的。如果知道历史,我想就更能够理解狄更斯的作品了。

的确,阅读很重要,但是学会阅读更重要。当明白了文本的阐释,阅读与时代相结合,很多困扰读者的问题,也许会慢慢的解决。

2、《文学理论》与写作

写作需要激情,同样也需要理论支撑。就我自身来讲,开始第一二部小说创作,源自激情,书中的人物在心中已经形成,剩下的就是落笔,将他们呈现出来。可随后的创作过程中,因为想创作出让人喜欢的作品,我就陷入了迷茫期。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朋友推荐了罗伯特·麦基的《故事》,后来又有朋友推荐《畅销书写作技巧》。

再后来,我遇见艺术本《故事技巧:如何创作出引人入胜的剧本》,这本书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述,与《文学理论》一书中提及的相关理论很相似。

就“弗洛伊德与小说”这一节而言,书中提及了“需求”与“欲望”,作者谈及欲望是不能够被满足的,而需求是可以的。其实从创作角度来看,一个主人公有欲望代表他活着,如果他的欲望真的可以实现的话,这个人基本等于“死”了,故事也可以结束了。这样想的话,一个故事,主人公的欲望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故事才能能够继续,主人公追求梦想的过程,也才会更为吸引人。

需求就不一样了,只是满足需求,那就是只要能够生存就好。这或许就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

从《文学理论》一书中也可以找到写作的另一个方法,那就是上面说到的阅读部分了。阅读是呈现给读者的,写作是作者创作出来给读者的,如何能够把读者代入故事中,让读者在故事中一步步的寻求人物真相,这就是作者要做的。

因此,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读者可以变成作者,作者也可以变成读者。记得一个作家谈过创作,自己最开始是写剧情,第二遍是细写文本,第三遍会将自己置身于读者的角度去推敲自己的文本。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文本写作结束,用读者的眼光去看自己的文本,用上述的阅读方法去做文本的阐释。

*****

阅读需要理论,写作也需要理论,虽然这类书籍非常之多,但是至今还没有遇到一本书像《文学理论》讲得如此透彻。这本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同样引用的文本也非常之多。书中每一章节都值得仔细研究,阅读这样一本书,同样也是一个阐释的过程, 从最开始的懵懂,到后来渐入佳境,何尝不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

在如今这个时代,碎片化阅读的确影响了很多人,但我认同熊浩的观点,阅读需要系统的阅读,并不是你拿手机翻新闻、朋友圈、微博就是阅读了。真正的阅读是需要精神成长的,从《文学理论》这本书开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