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诗歌唐朝有感
近期听了“百家讲坛”莫砺锋教授讲的“诗歌唐朝”内心感触颇多,在此聊作此文,借以抒怀。
有人说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唐诗无疑是这个明珠之上最为光彩夺目的一环。有唐一代,诗歌领域涌现出的名家名作不胜枚举,唐诗因其数量与品类之多、成就之高、意境之浩大旷远而令无数后人膜拜追捧,唐诗无愧于我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的美誉,也无怪乎鲁迅称唐为“诗之唐朝。”
我国的诗歌史自《诗经》而始,源远流长,“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歌因其格律之美,语言之凝练,及意味之隽永而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争相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千载流传之间,名作辈出,为何唯独唐诗成了我国诗歌的代名词呢?其间文化开放,崇尚诗歌的社会环境当占主因,唐朝是一个真正做到全民爱时的时代,上至王侯将相,下至普通百姓无不爱读诗,在唐朝地位最高的是诗人,以至于某强盗拦路剪径之时,听说被劫的人是位大诗人,竟秒变迷弟,让对方留下一首诗作之后离去了,唐人尚诗之风可见一斑。此外科举考试中设置诗词格律科目,更是助长了诗歌之风,有时不禁慨叹,有民风如此,唐诗怎能不兴盛,如果当今能有这样的风气,而不是对恶俗的娱乐推崇备至,我们的祖国又何愁不复兴呢?
唐诗的兴盛离不开文采风流的诗人,唐朝诗者以李杜为首,各种流派的诗作均有其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派有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有孟浩然的恬淡意境。边塞诗中则有高适和岑参的苍凉豪迈,如此之例,不胜枚举。 从写作风格划分,浪漫主义诗人以李白为尊,现实主义则首推杜甫,“诗仙”与“诗圣”宛如我国诗坛的双璧,一个将人类奇丽诡谲的想象力在诗中发挥到淋漓尽致,一个把对于民生疾苦和国家兴亡的反思与忧虑映照得深入骨髓,他们一个仰望星空,一个脚踏实地,为我国诗坛乃至世界文坛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千古绝唱。
古语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而唐诗当中,通篇可见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之词,前有孟浩然借洞庭美景表出仕报国之意,后有杜甫借花鸟抒国破亲离之悲。而对亲情、友情、爱情的颂扬更是唐诗中一大亮点,孟郊一首《游子吟》道出了天下母亲对将远行的孩子的殷殷牵挂;王维的一首《渭城曲》更将与好友依依惜别之意完美表现;爱情方面,则有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一见倾心的爱情之美。生活中的百态人生以及情感中的六欲七情,在唐诗中总能得到映照。
声调格律之精美、遣词造句之迷人、抒情言志之婉转共同造就了唐诗的特有魅力,因为有这些瑰宝,我们也应当“此生无悔入华夏”,生为国人,自当以我国璀璨文明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