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44319/89ebdbf9d248050d.jpg)
【内容简介】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深入到中国特定历史时段一一“文化大革命”进行了将近10年后的1975年,小说以四川沱江流域一个叫葫芦坝的山村作为整个故事发生和发展的地点,紧紧围绕整社工作组驻前、驻后的所作所为,以许茂老汉令人不解的“自私”及其九个女儿的经历来构建故事,通过写与许茂有关系的几个人物的命运变化来折射历史,以此表现特定历史时期农村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真实而复杂的变动。作品深入地反映了当时的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提出了经过20多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究竟给农民、农业、农村带来的是欣欣向荣,还是饥饿、贫穷抑或是倒退的问题,历史的步伐在前行中究竟付出了怎样惨痛的代价?
【作者介绍】
周克芹(1937~1990),四川简阳人。1958年毕业于成都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回乡务农,先后当过农民、民办教师、生产队长、大队会计、农业技术员和公社干部,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他的作品大都反映农村生活。1963年发表第一个短篇《井台上》之后,又陆续发表了《早行人》等20多篇。1979年,发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之后,他又发表了短篇小说《勿忘草》和《山月不知心里事》等,都获得好评,并成为四川省作协的专业作家。1990年8月5日,在成都病逝,终年53岁。
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描写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图景的佳作,是一部再现农村变化的发人深省的悲喜剧,也是一部在描写当代农村生活上取得突出成就的长篇。作者周克芹50年代从学校毕业后怀着对家乡的爱恋回到四川农村,一直从事基层工作。50年代末开始业余写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就是他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上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发表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先后拍成电影并被改编为川剧。
【评论】
作为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遵循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直面现实,以过人的勇气和胆识投入到对“文化大革命”的开掘和深思之中,解剖了历史和人性,以艺术的先见和娴熟的驾驭作品结构的能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研究者的好评。但是客观地说,作为特殊时期创作的作品,必然在创作思想、作品内容上或多或少地存有遗迹和历史的烙印。诚如作家的获奖感言所说:“获奖,并不足以证明我们的作品已完好无缺,我们深知自己的作品还有明显的缺陷,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提高,同时也还需要接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尽管作品存在上述一些不尽令人满意之处,它仍然是一部相当成功的艺术画卷。它彰显了时代的主旋律,适应了当时“拨乱反正”的需要,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从艺术题材的角度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具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都充满了泥土的气息,《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打破了近三年来当代题材长篇小说的沉寂,如一朵耀人眼目的报春花.给我们社会主义文坛带来了一股诱人的春天的气息。这是我国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的新突破、新收获”。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为我们描绘了扎根于生活的真实,同时又具有诗意光辉的艺术境界,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美感。文本所蕴涵的深重的历史责任感和满布在叙述中的对过去年代的反思,深深地渗入我们的心灵深处,给人以无限的回味。作家忠实于历史的原貌并对其进行了艺术性的再现,展示了复杂多变而又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反思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明天,历史可以以各种方式叙述和改写,但我们有责任尽可能地对历史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在作家的文字中感悟社会和岁月的丰富内涵,更用心地去与时代的人物进行跨时空的对话与交流,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
----摘自《多重的文学世界: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评论集》
【相关链接】
【改编】
1. 电影:
电影名: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制片机构:北京电影制片厂
上映年份:1981年
影片颜色:彩色片
导演: 王炎
电影名: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制片机构:八一电影制片
上映年份:1981年
影片颜色:彩色片
导 演:李俊
2. 电视剧:
名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演员:刘佩琦 刘蓓 席与立 句号
导演:舒崇福
制片:汪嘉杉
类型:大陆剧
地区:大陆
上映日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