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践行成长!读书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2018-08-08  本文已影响134人  阿拉斯加da米饭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心得之二

       读完《儿童的人格教育》,掩卷长叹,感慨万千。

       智者就是智者,100多年前心理学智者的思想已经揭示了目前教育的根本问题,从全新的角度解释了人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可惜很多家长至今仍是懵懂不知,在与自己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路上蹒跚前行。

        前前后后读了几遍,虽理解还不深刻,但先暂作一小结,以便回顾。


       第一点是对阿德勒的理论来源于他自己的生平经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一点在《为什么要读难啃的书》中已有解释。

       适逢最近重读了安徒生童话,对照来看,从“丑小鸭”到童话大王的安徒生的一生也是如此神奇。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写进了童话,他也活出了自己的童话。

        安徒生的妈妈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到别人家乞讨。他根据妈妈艰苦的童年生活,写下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不喜欢读教科书,反而喜欢读课外书,其他小朋友总是嘲笑编出各种故事的安徒生,这让他倍感孤独。为了当戏剧演员,14岁的安徒生离开了故乡奥斯登来到了哥本哈根。 他在剧院打杂,一心想成为演员,但是剧院里的演员都嘲笑他是乡巴佬,对他不理不睬。安徒生根据这段经历创作了《丑小鸭》。

       后来朋友家里玩儿,对朋友的妹妹一见钟情,但这位小姐已经和别人订婚了。悲伤的安徒生根据自己的这段经历创作了《海的女儿》。

       安徒生把自己从小就想讲给别人听的故事转化成文字,他成了举世闻名的童话作家,就象孤独的丑小鸭化身为美丽的天鹅一样。

        安徒生创作的生活基础和阿德勒理论的生活来源非常相像。

        不同之处是1805年他出生在丹麦的一个贫苦之家,阿德勒1870年出生奥地利的一个犹太富商之家;安徒生是独子,阿德勒是次子;安徒生终身未婚,阿德勒婚姻幸福,有三女一男;安徒生是享誉全球的文学巨匠,阿德勒是三大心理学巨头之一,个体心理学奠基人;安徒生晚年即使成就斐然也无法摆脱童年的阴影,阿德勒的一生是不断超越自卑、走向成功。

        如果安徒生晚些出生,有机会和阿德勒交流,或许他的童话就不会那么悲伤、唯美了吧?


       第二个方面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和教育理念。

       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儿童的人格教育》共十二章,两个附录,大致架构如下:

第一章 引言        引出人生三大课题

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性

第三章 第四章     阐述追求优越感的理论

第五章 第六章     阐述自卑感和自卑情结的理论

第七章 第八章     社会情感和家庭影响

第九章 第十章     学校的影响

第十一章              外在环境比如经济、贫困、战争等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第十二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第十三章               教育失误的案列

第十四章               对父母的教育阐述教师与父母矛盾的根源

附录1      个体心理学问卷

附录2      五个孩子的案例及其评论


     《儿童的人格教育》中阿德勒的理论,整理摘录如下:

1. 阿德勒认为人生有三大课题:人际关系课题,职业课题,两性课题(可以延伸至亲子教育问题)

2. 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儿童的某一特定行为,就必须首先了解其总体的生活史。

3. 儿童的每个活动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不了解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就无从理解他所做的事。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人格的统一性。

4. 除了人格的统一性,人性的另一个最重要的心理事实就是人们对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追求优越和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

5. 有补偿性性格特征的儿童分为三类:

5.1    生来就衰弱或有器官缺陷的儿童。

5.2    从小受到严厉管教、没有受到父母慈爱的儿童。

5.3    从小被宠坏的儿童。

6、每个人都是根据他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来塑造自己。我们对事实的看法,而不是事实本身,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方向。对事实的看法是我们行动的基础,也是我们人格构建的基础。

 7、社会情感在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指导性作用。社会情感是儿童正常发展的晴雨表。了解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程度的一个好方法,就是仔细观察他入学时表现。如果儿童进入学校时遭遇失败,这与其说是学习的失败,还不如说是心理上的失败。

8、个体心理学就是围绕社会情感的根本原则来发展相应的教育方法。

9、教育者必须确保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健康和幸福,而不是精神疾病和错乱。

10、区分有益的和无益的优越感追求的基础是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利益。那些不懂得社会情感为何物的孩子将会成为问题儿童。

11、孩子特别满足于依赖别人,并通过明显的劣势来保持他的优势。

12、过分的雄心会葬送儿童对自我的信心。他们丧失了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勇气,而勇气却是解决困难所必需的。这样的儿童只关心最终的结果,即人们承认他的成绩。

13、我们之所以追求优越,是因为我们感到自卑,因而力图通过富有成就的追求来克服这种自卑感。

14、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度、过分的自卑感,它必然促使人去寻求可以轻易获得的补偿和富有欺骗性的满足。自卑情结夸大困难,消解自己的勇气,从而堵死了通往成功的道路。

15、怯懦是一种破坏所有的人与人关系的性格特征。它带来了一种个人主义、好斗的人生态度。有这种性格的儿童通常会成为挑剔、挑刺之人。

16、只有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勇气,教育才可能成功。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任务,或者说是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并使那些已经丧失了勇气的学生通过教育重新获得信心。这就是教师的天职。

17、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性格特征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极为重要。

18、有语言障碍或与别人有交流障碍的儿童通常缺乏强烈的社会情感,他们通常是由于被过分宠爱的缘故。

19、社会情感在人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一个人的生活风格通常在4岁或5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下来。在这段时间必须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和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

21、一个人的社会情感受到他自身的精神视野的限制。

22、新环境是对儿童准备性的一种测试。如果儿童准备充分,他就会满怀信心迎接新环境。如果他对新环境缺乏准备,他就会感到紧张,并进而产生一种无能感,这种反应和环境的要求格格不入。

23、人的性情、脾气和情感一般被视为第三性征,它们是习得的。

24、绝大多数孩子的学校成绩总是变化不大:他们要么最好,要么最差,要么居于平均水平。这种变化不大与其说反映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如说反映了孩子心理态度的惰性。

25、儿童发展的两大障碍:一是把能力正常的儿童所取得的成绩归因于特殊的遗传,即相信能力是遗传的;二是来自家长对他们成绩不佳的惩罚。

26、影响孩子的外在环境:经济因素,生理影响,跟陌生人、家庭的熟人或朋友的接触,家庭的社会环境,家庭不正常的精神环境,比如偏见,适当的玩具,尊重动物,相关的亲戚因素,读书……

27、个体心理学最重要的概念:社会兴趣和勇气。

28、阻止青春期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友谊。

29、性教育的真正问题不仅仅是向孩子解释性的生理知识,还要涉及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培养问题。这个问题和孩子的社会兴趣是密切相关的。

30、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必然会与家长发生冲突。这是因为教师纠正性的教育工作就是以 家长教育的某种失败为前提的。

31、实践和勇气是教育工作的基本要素,就像另一不可动摇的信念也是其基本要素一样,即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总能找到挽救儿童的办法。


第三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应用方面。

三点印象深刻,摘录如下:

1、 社会情感在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指导性作用。社会情感是儿童正常发展的晴雨表。

2、 了解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程度的一个好方法,就是仔细观察他入学时表现。如果儿童进入学校时遭遇失败,这与其说是学习的失败,还不如说是心理上的失败。

 3、 绝大多数孩子的学校成绩总是变化不大:他们要么最好,要么最差,要么居于平均水平。这种变化不大与其说反映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如说反映了孩子心理态度的惰性。

 这三点对于一年多以来教学中的疑问给出了答案,也验证了之前尝试的方法。


       第四点谈谈对整本书的印象:

       个体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在教育方面最好的应用,但是本书不知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还是作者本身的叙述方式,知识点非常碎,不易整理。也许阿德勒本身就是一位擅长演讲,不太擅长著述的大家吧。如果想对整本书进行消化吸收应用,还需要再进行梳理。

        以上四点是《儿童的人格教育》的阅读心得。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