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书笔记第二篇:写作不设定目标读者,不以让别人理解我的心情为主要

2022-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澄澄然

这周继续慢慢阅读日本自由撰稿人田中泰延的书——《写你想读的文章:改变人生的简洁写作法》。

慢慢悠悠的读书,读到哪里算哪,这周这本书分几次共读了40多分钟左右,肯定不到一小时,而且读到涉及具体写作方法的部分,我还会跳过,因为知道自己现在更需要一些理念性的内容来启发创作思路。

作者在第二章里很反套路的提出,写文章前不设定目标读者。这点很戳中我,一直以来我自己的疑惑也在这里,所谓的用户画像难道就没有偏差吗?就能保证一定精准吗?而且换位思考一下,在别的场景下,同样做为受众目标的我们,就如此心甘情愿成为别人的猎物吗?

作者在这一章的后面,还很细心的戳破了很多头脑中不自觉形成的假象认知,比如“谁写的比写什么重要”。

由此想到,我一个素人写出的心理学文章与一位研究心理学的博士写出的文章同时出现,就算素材都一样,甚至表达的观点和理论依据都一样,那么读者也更愿意读博士写的,原因很简单,人家是专业出身。

这样说又觉得悲观,我也不是一无是处,这个世界上不止需要科学,还需要文学、需要幻想,需要感性、需要情绪。我也不是非得写科普文章不可。

到了第三章,作者就开始讲具体的写作方法了。这里get到一点就是,不要无缘无故的总是去表达自己的个人情绪,这样容易招人烦。

但是写到最后,还是要升华到比较个人化的情感上来,才算是好文章。所以中间要借助描述他者和事实等具体的事项,这些相对客观和外化的内容,其目的就是与读者之间产生连接。

这里就要思考一下了,不设定目标读者,并不意味着不与读者产生连接。

作者提到,需要大量运用调查产生的文章,即使不表达观点和情绪,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判断,这其实才是对读者的最大的尊重。

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有了参与感,促使对方某根神经动了一下,促进了思考,而不是一味的灌输。主动创造的快乐,是很高级的快乐,真正体会过的人基本都会爱上。

以上两点,我日后会有意识的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