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适区

2018-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嘀嗒嘀嗒startS

在决定写作时,我已经想到了我会遇到的困难:
1) 一开始会写的不好,甚至会没有东西写。

走出舒适区必定是痛苦的,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勤快的人,在给自己上了一个七天就响一次的闹铃之后,更是觉得写作是件痛苦的事,只是这痛变成缠绵的了,不是整大块的,却是隐隐显现,丝丝缕缕的。

除了倒逼自己加强输入,耐心的刻意输出,别无他法。

现在每每看到运动员在赛场上呈现出的那种力量之美,我就会想到刻意练习,不知道他们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是有着怎样的杀伐决断,不断的挑战自己不熟练的领域,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绩。只有这样不断的打磨自己的短板,才会让木桶更高更齐,才能盛下越来越多的水。

但没有想到的是,除了第一个困难,我还撞到了第二个。
2) 大脑一片空白。

一想到这些字写出来会被人看,甚至被点评,就一个字都写不出了。就好像我正玩的高兴,这时候旁边站出来一个人举着相机,咔嚓一声,我立马僵住。然后接下来的整个注意力都跟着相机走了,一举一动都不自在,举手投足都是摆拍,更谈不上玩的尽兴了。

这是我在开始练习写作前未曾料想到的困难。我不知道从心理学的角度应该怎么解释,反正我给自己展示了一个真人现场版的--Heidi博士在《成功:我们怎样才能达成目标》一书中写的那个“表现型人格”的人,这些人更关注当前的表现,常常因为害怕表现不好而直接放弃。

相反,“进取型人格”的人更关注将来的结果,所以当前表现不佳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努力。显而易见,“进取型人格”更专注于自身成长,专注未来的而不是当前的自己。即使自己当下的表现不好,他们也会从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为了能成为将来那个更好的自己。

所以,要想克服这个困难,我需要刻意摆脱“表现型人格”,不断塑造自己的“进取型人格”。

首先,要勇敢的面对镜头,要内心强大。
其次,要接受自己写的不好,并不断改进。
然后,上两条无限循环。

Ray Dalio谈到如何做到成功时,他给出了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模型。他写道:“ 我这一生犯了很多错误,花了很多时间反省这些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结出自己的原则……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既知道如何努力追求很多东西,也知道如何正确的失败。“正确的失败”是指,能够在经历痛苦的失败的过程中吸取重要的教训,从而避免“错误的失败”,即因为失败而被踢出局。”

镜头下的记录有助于从“正确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找到角度,刻意练习,越写越自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