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招聘之奇谈

2018-11-04  本文已影响8人  任前程
图1:飞机上拍到的广州小蛮腰

月中的时候和公司HR团队一起参加校园招聘。按照计划我负责武汉、成都两地的技术面试部分,面试方向主要是软件、机械和电气。

第一次去校园招聘学生一路上还是有些小兴奋的,到达酒店后就开始各种忙碌,这种兴奋也随之烟消云散。忙碌一直持续到现在,今天动笔时看了下日历才发现回来已经快两周了!于是,赶紧抽空整理了招聘时的一些所见所感,权当笑谈~

第一站是武汉,武汉的大学地理分布很集中,各种985、211院校只是把名字列出来就已眼花缭乱。出发前开会定了个策略,只去排名前5的名校,往往名校周边的学生也会关注名校内的招聘信息,这样轻松辐射面也广。同时也跟各校的就业办预定了宣讲会地点、面试地点和专属校园大使(毕业五年后才第一次听说大学还有这么个职务-),这里有个插曲某个学校竟然不能提前预定(为他们的学生伤心)。

招聘前的流程基本是先去拜访相关专业的辅导员,请他们帮忙转发公司的招聘信息(事实证明很多学生确实是看到老师转发的信息才过来的);然后,请校园大使有偿帮忙在学生中间发三折页形式的公司宣传册;最后,就是通过公司微信号、海投网等推送公司招聘信息;到指定的时间去预定的礼堂开宣讲会、笔试、技术面试、素质面试、录用通知,过几日后统一签约。在武汉这个拥堵程度不亚于深圳的地方,这一套下来一天的时间基本没了。

晚上回到酒店,要一起逐个讨论比对录用情况,同时调整第二天的计划等。招聘这段时间基本是十一二点后才能睡觉。

当然,以上这些偏向于流水账的东西并不是我想写的重点。我想写的时那些让我陷入沉思的事情。

一、211院校比普通一本、二本工资高1000,985院校比211院校高1000

之前没切身的体会过各类院校之间的差距,加上平时工作中也都是看大家的能力,很少会以学历评判什么。别的领域我不清楚,我们这个领域可能是能力的高低很容易去量化,所以学历的参考性不大。

招聘时眼睁睁的看到很多公司也几乎都按这种标准招人,感触还是比较大。因为在大部分的企业中加薪都是按照比例来,如果入职的薪资比别人高,那么后面的优势就更加大。如果第一份工作做的久的话,那差距就更大了。好在,大幅度的加薪多半靠跳槽,这时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同一院校硕士生比本科生高1000

说实话,这条信息最让我震惊。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硕士生相比本科生都多花了三年的时间,这三年的时间直接看得见的回报只有1000块,太少了!如果是这样,我更加推荐在工作中继续深造。不可否认有些学科,像医药、基础科学等,硕士学历是必备的条件。在我们招聘的队伍里,面向机械、电气、软件方向的需求偏多,这些面试官反而有些不倾向要硕士生。可能他们更喜欢老实巴交没啥个性听话好带的。当然,也有些面试官从只多了1钱块干嘛不招个基础更扎实的过来,反而更加喜欢招硕士生。

三、75%~80%的学生选择考研

五年前没发现有这么高的考研比例,这次明显的发现越好的学校这个比例越高,就连普通一本都能达到七八成。忙里偷闲问了几个学校的多个学生,给的答案最多的是“不知道出去能做什么”“再躲两年不想找工作”,因为我询问的都是来找工作的,所以难免出现幸存者偏差,只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年年增加的考研比例。

对比上一条,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是本科院校不好的,选择去一所好的学校读研,能带来更大的优势。

四、公司招人难,倒挂现象已经产生

人口规模导致生源逐年减少,再加上考研比例的增高,企业招人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于是大家都开始了抢人模式,宣讲会有像华为那样抽手机的,有免费吃水果点心的,也有送螺蛳粉的。五花八门,甚是有趣。同时招人的基本薪资也在逐年升高。这次招聘我看到工资时也是十分震惊已然超过了在公司兢兢业业工作了多年的同事(别问我如何知道同事薪资的),内心五味杂陈。我想每个部门都害怕这种事情发生,搞的怨声载道人心涣散。

在完成武汉的招聘后,刚好遇到部门紧急需求,不得不转而赶去深圳。这是后话。

图2:忙里偷闲晚上去拍的黄鹤楼 图3:晚上的黄鹤楼,远远拍摄楚天极目牌匾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关注任前程博客 https://renqiancheng.com/,第一时间看后续精彩文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