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学青春青春

嗯,这很黄宜宣

2016-12-19  本文已影响47人  何以宽
主题图

#####1

嗯。这很黄宜宣。

这是我们几个台湾大陆交换生的口头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黄宜宣这个人慢慢的就成为了我们台湾大陆交换生彼此之间的共同文化符号。

去年去北京的时候,同北京的交换生朋友聊起黄宜宣。感觉日子过的超级快,转眼间已经是离开台湾将近两年的时间了。

朋友说:黄宜宣依旧在facebook上快乐的活着。依旧有人在facebook上辱骂她,甚至为此开了一个群,同时依旧有人在facebook上喜欢她。

黄宜宣,大抵是一个又有人恨又人爱的姑娘吧。

2

认识黄宜宣,算是我命中注定的事情吧。

因为是学伴。

黄宜宣是我在台湾交换学习生涯中,彰化师范大学安排给我的一个学伴。每一个交换生理论上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学伴。

我和黄宜宣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楼梯转角处。我就默默的坐在楼梯的台阶上,眼睛盯着自己的手机一动不动的。她冷不丁的就出现在我面前,大抵就是这么认识的。

回大陆的时候,黄宜宣说:哎,以宽,你现在都开朗很多了。还记得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一脸冷漠的坐在楼梯的台阶上,吓死我了。

我会心一笑。黄宜宣确实改变了我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和感受。

她整天的生活似乎只剩下快乐,比起学习更热心于各种团建活动,按照她的话讲就是公关。

我表示不懂,她就会顶着一口正宗的台湾腔冲着我喊:公关,就是公关啦。至今觉得很搞笑。

后来呢,相处久了就发现黄宜宣也有自己的小烦恼。比如,哎呀,早上又晚起了,午饭来不及吃了啊,还有各种各样奇葩的事情。

她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有趣到有些奇葩程度的人。绝大多数的交换生都蛮喜欢她的,她也刚好热衷于这类活动。

台湾学生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非常善于活出自己。就黄宜宣来说,她就是喜欢做她的公关,就是喜欢懒洋洋又快乐的生活。

他们的社会制度支持大学生活出自己,这是一位教导主任亲口告诉我的。她的话语中带着自豪感。

这点上,绝大多数的大陆学生都长着同一张脸。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考研,公务员,密密麻麻的字上就很难有做自己三个字。

他们是干脆放弃了梦想这件事情,又或者完全不打算尝试,又或者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做这件事情。

最后终究自证预言:你看,做自己这种事情果然只能说说罢了。生活还是要脚踏实地的,你看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3

喜欢也好,讨厌也罢,黄宜宣只是在做自己。

最近身边的一个朋友在吃饭期间同我聊起毕业的事情。她说:其实大家都变了,都变的貌合神离了。我最大的变化就是不那么经常发朋友圈了。

她学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了。

她同我举例子:你看啊,以前自己发朋友圈的时候,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人在底下评论指指点点,甚至是冷嘲热讽。现在自己不怎么发朋友圈了,自然就少了很多困扰了。

我不这么看。我倒是觉得:

永远不要因为一些原本可能就讨厌自己的人而选择放弃寻找真正喜欢自己的人。

选择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某种程度上就是在选择放弃喜爱自己的人群。因为没有多少人会喜欢一个平庸观点的人。

  1. 这就像是产品经理的第一课是选择你的目标用户群体,微信的底层目标用户群体是一线城市的白领阶层,QQ则是二三线居民。QQ瞄准桌面互联网,微信狙击移动互联网。他们存在底层逻辑的不同,尽管在他人看来似乎很相像。
  1. 这就像是经济学的机会成本。即使你做的是最中庸的选择,也是一个面临承担选择成本的结果。
  1. 这就像是生物学的用进废退。你选择进化到哪个方向,甚至会影响你的基因构成和下一步的生存几率。

所以,最有趣的事情是:即使是从最经济的角度,答案依旧是做自己,不是吗?

事实上,至今为止我上facebook的一大爱好就是看黄宜宣的新信息,看到她依旧是活的自在开心,看到辱骂她的人又多了几个群,喜欢她的人又多了一些人。

我就感觉很好,祝福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