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号暖阳录共觅美好专题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扔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他们读书只是为了画一张

2021-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秦岭樵夫

今天在读书时,看到了一个很新奇的观点,其主要内容就是:读完书后没有必要去画思维导图,更没必要去刻意梳理作者的知识框架,读书,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触动点。

对,寻找触动点,这不仅是看书时需要做的唯一且最重要的事情,同时,也适用于看电影、欣赏歌剧…。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印度的著名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对填鸭式教育提出了一些反思,在影片里,兰彻的一个室友法罕爱好野生动物摄影,却屈于父亲的权威,选择了他不感兴趣的机械学。看到这里,如果你作为父亲、老师,你能不能做到不强加自己意志给别人、尊重孩子的梦想呢?同时,如果你是影片中的法罕,你能不能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梦想、志向呢?等等。这些都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触动点儿,让我明白了:1.要尊重别人的梦想、哪怕它再卑微、弱小!2.要大胆、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梦想,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

在讲究“晒”的社会,很多人读书其实已经偏离了读书的本质,他们看完一本书马上把书的扉页发到朋友圈里,画了一张读书之后的思维导图也迫不及待发到朋友圈,写一篇观后感也兴致勃勃地发到朋友圈,他们不关心这本书给他们传递了怎样的知识、带来怎样的信息,他们只关心别人的称赞——他是个自律的知识分子。他们要求别人推荐给他们书单、然后看书买书、画思维导图、写读后感,他们享受这样的“仪式感”,同时也非常在意形式上的完整。所以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读了那么多书,却扔过不好这一生?

真正的读书,其实就是寻找共鸣、寻找触动点。在阅读时,把触动自己的地方做标记,在空白处写下大量能联想到的思考,书读完之后,放上几天,然后问自己:“这本书最触动自己的是哪个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个理论、一个案例,甚至是一句话,只要它真正触动我,并能让人发生真实的改变,我们就认为这本书超值了,至于其他。忘记就忘记了,不要觉得可惜。而作者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又与我们何干呢?

所以,高效优质的阅读,就是寻找触动点,这些触动点能够与自身紧密结合,慢慢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最终便会织出一张属于自己的认知网络,久而久之,我们便有应对这个世界里“棘手”事情的方法和技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