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缺乏思想”的句子|逻辑思考

2020-12-31  本文已影响0人  静夜慢慢

在《金字塔原理》第2篇-逻辑思考中,主要讲述了逻辑顺序和概括各组思想。

其中后者给我影响非常深刻。

概括各组思想包含了:

1.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2.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构/目标

3.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作者说到的“缺乏思想”是指思考不完整,没有进行逻辑性和创作型思考。

例如书中的一个例子

甲:A是最适合写B传记的人,有3个理由:

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县

他们都在牛津大学学习过

他们都有类似的文学爱好

上面的例子中总结句在作者看来就是一个“缺乏思想“的句子(有3个理由)。

通过作者的修改变成:

A是最适合写B传记的人,因为他们是同一类人。

“有3个理由”听起来索然无味,没有实质的内容,让人感觉枯燥乏味。而改成了“同一类人”读者是不是更加有兴趣看下去?是不是也更加看到了思考的影子?

反思自己日常工作沟通汇报,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式:“我有三点建议”、“我有三个理由”、“我有三个思考点”、“我有三个原因”......。

自己曾经还一度以为这样的句式显示了完美的逻辑能力,这样看来正如作者所言,空洞无物、索然无味,没能进步思考各组思想之间的关系,也看不到思考的影子,更加不能引人入胜。

“缺乏思想”的句子掩盖了思考不完整的事实,如果我们能对一组思想进行严谨的提炼、概括、总结,必然推动思维的发展。

那面对以上问题怎么办?

对这组思想作进一步评论(演绎法)

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归纳法)

这是书中作者给出的两种方法。对现有思想的进步推演和寻找相似思想并归纳总结。

最近自己也尝试着将作者的这些方法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年底了,职场人员做的最多的便是工作总结了,我亦如此。

在一个页面的PPT中,我是这样写的

突然发现我的核心主题句“2020年线下课程11场”索然无味,只是一个数据的叠加而已,并没有呈现出我想表达的思想,俨然就是一个“缺乏思想”的句子。

于是按照作者的逻辑我进行了第二次的提炼。

在进行重新思考之后,我的核心句变成了“2020年内训课程零突破”。我本意想强调的是以前没有东西,而通过努力在2020年中有了,从新句子来看,似乎找到了那么点点的感觉。

通过提炼、总结、概括,采用演绎法,归纳法等一些列的方法,将思考的结晶通过文字的外衣呈现出来,进而避免“缺乏思想”的句子。语言博大精深,逻辑的思考让文字灿烂如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